青少年抽烟的动机告诉你:戒烟从大人做起,给孩子一个榜样
孩子还未成年时,家长有责任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积极引导他们健康发展。研究证明,10岁以下的儿童对烟普遍反感,认为吸烟又呛又难闻,11-13岁的儿童,才逐渐对吸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15岁以后则开始把吸烟作为自己长大成人的“标志”,由此可见,11-15岁是中小学生有可能染上吸烟嗜好的危险年龄,具体如何帮助青少年戒烟,可参考《六个方法帮助孩子戒除抽烟的不良行为》。
那么,造成青少年吸烟的真正因素是什么呢?
1.跟风,没有自己的主见,口头禅就是“某某还吸烟,我为什么就不能?”
2.没有安全感。他们认为吸烟可以起到防御作用,别人就不会把他当做文弱书生从而不敢欺负他。
3.容易紧张,心理素质不强。与人说话的时候怕被别人发现自己紧张,抽根烟别人就看不出了。
4.没有归属感。吸烟可以在无形中有一种身在大家庭的感觉(不会被别人当做异类)。
5.好奇,没有基本的常识。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人,他们仅仅出于好奇或是想挑战自己的控制能力,结果染上了烟瘾。
6.自卑,甚至是自虐。绝大多数吸烟的青少年表面看起来很自信,其实很自卑,他们极有可能是在学业上受到打击,同时家庭学校都不理解他的时候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抽烟能起到麻痹自己的作用,从而使自己在心里上可以逃避现实。
7.吸烟可以视作一种排除心中郁闷的好方法。因为吸烟的时候可以形象的看到从自己嘴中吐出的烟雾,这些烟雾就很容易被吸烟者看作是自己心中的郁闷,当烟被呼出去后,心情自然就会好起来。
总之,青少年吸烟的心理因素有很多,这里面即有家庭教育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原因;即有个人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但不论造成抽烟的心理因素如何,皆与青少年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密切关系。吸烟给他们的心理、生理带来的不良后果要比成人严重得多。在加强对青少年吸烟问题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的同时,教师和家长们,要以身作则,首先自己戒烟,然后再教育青少年不要吸烟。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清新环境,真正地把青少年从烟雾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