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要有“度”

原创|2015-03-19 11:03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周六,周明夫妇一大早出了门,他们的儿子12岁的明明不用上学,独自在家。明明拿走父亲放在家中的钱,在商店买了一款游戏机和一些零食。正当明明沉浸在得到游戏机和零食的喜悦中时,周明发现家中钱不见了,而儿子手中多了游戏机,嘴里还嚼着零食,于是产生了怀疑。当周明确认钱已被儿子偷了后,顿时暴怒,狠揍了儿子。“他让娃儿站在街上,不停地打娃儿。”一名邻居为不让孩子再次受伤害,抱住明明,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周明或许是想让儿子记住教训,便在一块白色塑料泡沫上写上‘我偷大人的钱’几个大字,让他端着。”“孩子也有自尊心,这样教育娃儿要不得!”几名围观群众说,当天是镇上的赶集日,围观者较多,看到众多陌生人围过来,受惊后的明明哭了。(具体查看智择优择校网《孩子成才的枷锁关键是家庭教育》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不是惩罚教育

看完这篇报道我很心疼,不知道不过12岁的明明在以后的日子里能不能顺利走出这个由他的亲身父亲留给他的羞辱,如果没有人给予他正确的心理辅导,他甚至可能会走上歪路,又或者会出现人格缺陷,怯懦、不自信等问题会伴随他一生。我更不知道他的父亲在如此羞辱自己儿子的时候有没有后悔,或者过后与孩子仔细交谈过,但是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目前很多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对孩子惩罚过度的现象。

父母要学会倾听与赏识孩子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更强,更需要家长小心保护。家长在惩罚孩子时要注意年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和认知能力不断增强,要尽量跟他讲道理,注意不要在公共场所、亲戚朋友的面惩罚孩子,这样即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没有面子。要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看到孩子犯错时,要保持冷静,控制好情绪,不要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这样不仅会使孩子性格变粗暴,甚至会去伤害人,而且父母的身心同样也会受到伤害。惩罚的时候尽量避免采取体罚的手段,父母可以没收孩子一个月的零花钱,或者明令禁止孩子接触电脑,又或者可以用做家务来惩罚孩子,这些都是比较合理的惩罚方法。

我们知道子不教,父之过,但是也有一个原则叫事不过三,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可以采取“事不过三”原则:

一次是温和的告知,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

第二次是严厉的批评,除了再一次警告孩子之外,还应该好言相劝、耐心教导;

第三次就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了。

智择优教育提醒有体罚孩子习惯的家长们,惩罚孩子要把握一个度注意惩罚的场所与时机,用一个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好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