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叛逆心理

原创|2015-04-22 03:56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越长大,就越让人头疼,比如“你要孩子往东,他偏要往西,你要他捉鸡呢,他就要撵狗。”出现早恋,逃学厌学、离家出走、夜不归宿、亲情冷漠、自卑不自信等不良行为表现。这被称之为问题青少年、叛逆心理行为,那么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叛逆行为呢?

叛逆

(一)、青春期叛逆心理特点的影响

其实,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临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置的人际关系。孩子叛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圈的不断拓展,他们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人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的意义,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父母对于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容忍的态度,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于产生逆反心理。

(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会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老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的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而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的所谓“差生”,没有明显过错或根本没有错时,老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增恨这个老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是不对的,但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老师,“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困惑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叛逆心理只是孩子人生的过度时期,家长不必要惶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孩子是可以安全度过青春期叛逆这个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