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过度重视真的好吗?

原创|2015-05-29 17:04

儿子小彬一个寒假基本没怎么学习,李女士看着春节过了,寒假要结束了,儿子还不能好好学习,不是在外面跟同学玩耍,就是看电视,上网与同学聊天,很着急。李女士催促一回,小彬就学一会儿,不催促就不学,经常以“一会儿就学”之类应付。后来,李女士的督促干脆就不好使了。一气之下李女士把电视、电脑都拆掉。李女士认为儿子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干扰,就会好好地学习了。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小彬竟然不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了。

做父母的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无可厚非。但是在现实中,往往方法不对头,采用督促、强调、唠叨、鞭策等方法,却不懂得家庭教育在学习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习兴趣,形成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家长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督促和强调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殊不知正是过多的强调和督促挫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形成了孩子的厌学情绪。家长们总是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却不知道自己常常代替了孩子成长,因而限制孩子自觉性的形成。这些家长有这样的习惯:只要孩子坐在书桌前学习,自己就觉得心里踏实,只要孩子离开书桌,心里就不舒服。

510.jpg

用“强迫症”来描述目前有些家长督促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一点不为过。有些家长在单位给孩子打电话遥控孩子学习,下班回家的路上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好好学习,一到家就要看孩子是否在写作业,如果孩子没写,就会说:“还玩儿?作业做完了没有?”“都几点了,还看电视?”“咋还不做作业呢?快做作业去!”只要孩子不动,家长就一遍遍地催、一遍遍地追。这是眼下一些家长关注孩子学习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家长,如果看到孩子不及时服从做作业的命令,就会大发雷霆,真到孩子拿起作业本为止,如果孩子很快坐到桌子前,他们又会心情舒展,内心充满希望。这种反复、过度地不良刺激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条件反射,降低学习效率,即父母一张口,孩子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不想听、心烦,有些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往往是强迫升级,反抗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