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初中生填报志愿的来信引发的家庭教育
初中生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大脑发育还未成熟,其逻辑思维还处于较低级的水平、生活经验较少,比较情绪化,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对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和片面,对事情的后果缺乏预见性,遇到问题比较容易冲动,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还处在学习、验证、探索的阶段。所以,他们肤浅的认知、不准确的判断、草率的决定、偏激的处理问题方法常会使他们出现一些行为过错。
一位初中生来的一封信:
小俊:“我在填报高中志愿的时候,因为跟朋友赌气,没有选择我爸爸叫我报的那所学校,而是填报了另一个学校。这个学校也不是不好,也属于是本地区的重点。但是我违背了父母的意愿,但是志愿报了就不能改的了,现在我不知道要怎么对爸爸说,再过几天就要收到通知书了,我该怎么办呢?”
小俊:“这些天,父母责骂一直不断,为了逃避责骂,我离家出走了一次,又被抓回来了。现在我只有在家里边蹲着了,心情很糟也很烦。父母还在生我的气,我该怎么面对?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到底要怎么做?是努力学习还是放弃?我觉得好累啊!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了父母而活?为自己活的话,又为什么我没有自己的权利?为父母而活的话,为什么我又要有自己的愿望?到底我还是没有资格活在这个世界上?”
从这封求助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中学生因一时冲动做出了一个草率的决定,事后他也很后悔,但过失已经无法挽回。与这个学生一样,青少年们的许多过错并非是有意犯下的。往往是因为对某些事情好奇,或者是一时的冲动而忽视了行为的后果,因而做错了事情。孩子犯错,尤其是一些无法挽回的、可能会对未来带来不良影响的过失时,父母难免会生气和愤怒。如果对此父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实施教育,除了可以泄愤外,对于孩子认识自己的过错没有什么作用。
这位初中生的父母,因为孩子所犯下的无可挽回的过失,在回天无力的情况下,只能用责骂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无奈。但是责骂只是对孩子错误行为的一种否定,并不能帮助孩子意识到过失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不能帮助孩子认识自我的不成熟与行为过错之间的关系。弄不清原因,孩子也就不知道如何从错误中吸取经验,也就很难避免还会因同样的原因再一次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这位学生即将升入高中面临新的学习环境,环境的改变本来已经带给了孩子一些焦虑和恐惧,再加上父母对那个已经无法挽回的过失没完没了的责骂,给孩子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压力,压力造成了孩子的惶恐、无助以及情绪的低落。孩子已经知道自己错了,父母仍然不断用责骂重复地表达着同一个意思:“你做错了,你做错了,”这种做法除了能宣泄情绪外,对孩子认识自己的过错没有任何帮助。
父母的责骂,教不会孩子如何反思自己的过失,却有可能促成一些极端行为的发生:如,用离家出走、逃学、说谎等方法来逃避父母的责骂。而且父母这种只顾自己发泄的教子方式,还可能使孩子因自己不断被父母否定摧毁了他们的自信。所以,父母用情绪化反应代替教育的方法,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有害无益的。
初中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因幼稚、冲动或缺乏经验,做错一些事情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且这些错误也是他们人生经验的积累,没有这样的经验积累,他们就不可能学会如何正确处理问题。既然错误已经无法补救,何不把教训当成教材,使孩子通过失误学到一些人生的经验,把坏事变成好事呢?如果父母能换个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失误,把孩子的这些失误当成是一个帮助孩子心理成长的契机,在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导致行为过错的个人原因,教会孩子再面对类似的问题时应该如何思考,让孩子明白了自己错在哪里,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会更有利于孩子在人生之路上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