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近日,据一则新闻报道有关山东省徐洪庄小学的学生丁玉娟的事迹。她出世8个月,生母便离家出走,把她丢给了养父。后来她的二婶也因熬不过苦日子,把丁玉娟的堂弟也丢给了她的养父。丁玉娟10岁的时候,养父患肝硬化腹水,一病不起。从此,丁玉娟既要侍候患病的养父,还要照料不懂事的堂弟。
在养父生病期间,丁玉娟尽心照料,但还是没能挽救养父的生命。一年后,养父丢下相依为命的两个孩子,离开了人间。丁玉如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
家里的面粉吃完了,丁玉娟要骑着自行车驮上小麦到二里以外的丁庄磨面。
为补贴生活费用,玉娟在家中饲养了20只兔子和一些鸡、鸭、放学后,小玉娟先到地里锄草。之后,把草打成捆,背回家作饲料,每天早晚两次为家禽搅食拌料。除此之外,小玉娟还得顶着气温高达30度的高温,背着喷雾器给花生、大豆、苹果树打农药等。
家庭负担这么重,但小玉娟在学校里她还是班级里的班长,老师不在的时候,她组织同学们上自习,教室里静悄悄的。她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同学们都听她的,她有人格的力量。
从小玉娟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正确迎接和对待困难能使人更快成长。虽然大多数孩子几乎不可能遇到小玉娟这样的困境,但是家长可以让孩子从事家务劳动,因为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成长可以产生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对孩子来说,劳动是学习知识、了解知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孩子如果缺乏劳动锻炼,必然会失去这种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他们的记忆中就只有书本知识,却没有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体会,也就很难在学习、实践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二、对劳动、劳动者的态度是孩子品德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而这种教育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的说教,而必须让孩子通过自身对劳动的体验来产生。一些孩子如果没有最基本的劳动锻炼,就不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导致不珍惜所拥有的物品,看不起体力劳动、看不起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等问题。
三、孩子的劳动习惯与自理、自立能力紧密相连。一个孩子在家里什么活儿都不干,在离开父母以后他却不能完全独立生活。因为任何劳动都不是仅有正确的认识就可以胜任的,它需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简到繁的实践过程。在我们的周围便有一些孩子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而不得不从远离家庭的高级学校退学,着实令人惋惜。
四、孩子缺乏家务劳动的锻炼,便体会不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对父母为家庭、为子女的付出不以为然。因此说,每位做家长的都应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是否缺乏劳动?如果缺乏,就尽快将家务劳动作为一件好礼物送给孩子。当然,这仅是培养孩子接受家务劳动的开始,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学习和劳动时间,让孩子经常参与一些适当的家务劳动,劳逸结合,大脑和行动并用,在德、智、体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