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的性格缺陷导致悲剧的发生!
小芳的父母都是个体户,家庭条件相当不错,由于是独生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对她的一切要求都尽力满足。长期的宠爱养成了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任性、娇气、偏激、偏执的性格,自认为是家庭的中心,平明容不得半点委屈,处处要占先。
小芳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最近迷上了言情小说,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一有空就捧着小说看个没完,成绩也直线下降。直至有一天,上课时,因看小说被老师发现,挨了批评,并令其第二天把家长带到学校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芳跳进了河里……
勿庸置疑,对于小芳的死,学校和老师都负有责任。作为班主任,应该了解他的学生的性格特点。如果这件事上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来解决,可能不会出现这种悲剧。
但是,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另外一个原因,也就是造成小芳自杀的最根本原因,这就是家庭的溺爱。正是这种长期的宠爱,导致其性格的任性,偏激,受不得委屈。由于在家里从来没有人批评她,什么事都可以由着自己。自己觉得处处都是对的,都是比别人强的,从来没有过失败的痛苦,犯了错误,在家里也不会有人批评。所以导致心理脆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很差。
这次在学校挨了批评,也许对别的同学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事,但对于她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已经超过了她的心理所能承受的压力,以致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及抗挫折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必须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现在“2+1”式的核心家庭越来越多,孩子往往成为家庭的中心,特别是“4+2+1”式的家庭中,孩子更是成为众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家长们以无比的细心和耐心照顾孩子,从吃饭、穿衣、上学接送,照顾得无微不至。以至有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会系鞋带,上了大学还不会缝扣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更重要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习惯于随心所欲,想得到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家长都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待孩子的错误,家长也采取容忍的态度。家长自以为为孩子创造了成长的良好条件,孰不知,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在中国的家庭中常有这种现象,孩子跌倒了,父母马上过去扶起来,关切地询问是不是摔伤了,还要叮嘱,下次不要自己乱走。孩子的要求得不满足,大哭大闹时,父母会马上搂过来,只要能做到的事,会马上答应。那么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孩子跌倒了,父母不会总在身边,孩子的要求,父母不会总能够满足。所以,孩子在没有父母扶的时候,就不知道会不会自己站起来,孩子的愿望只会通过哭闹或更激烈的方法要求父母解决,而不会克制自己的愿望,或通过努力,自己去实现。
总之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独立生活能力,及早发现孩子身上的性格弱点和问题,从小让孩子懂得什么叫失败,学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不”,是每个家庭都不能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