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师的逆反情绪,爸妈是这样教我的

原创|2015-07-21 16:54

我是高一学生,是班上的“外语尖子生”,后来不知怎么与新来的外语教师搞僵了关系。以后老师对我也产生了偏见,我很生气,此后一上外语课,我不是缺席,就是蒙头睡觉。

一个学生若是被老师用带有偏见的目光所注视,那的确是很令人难过的。这正是孩子对某门功课产生逆反的原因。对此,父母应如何处理呢?

其一,首先要教育孩子扪心自问,是否是自己误解了老师,老师的言行虽然有时会令人难以忍受,但其内心往往是为了学生好。有的学生被情绪冲动一时蒙住了眼睛,容易将老师的有些言行越想越绝对,这时就很有必要先沿着这些思路客观地理解老师。如果思考的结果是肯定的,那就应要求孩子不必对老师抱逆反情绪。因为教育心理学认为,一旦学生对某教师抱有对抗情绪,那么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孩子就不大容易学好了。

孩子师生关系不好怎么办?

其二,如果主要是老师的错,那么也应让孩子想一想起因是什么?孩子自己有没有责任?是否需要对自己今后的言行做此改进?此外,有个问题也应该想到,师生间是否有什么误会?若有的话,建议孩子主动与有关老师做些交谈。具体方法可以先采用写信的形式,因为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给老师写信,比主动与老师面对面交换意见更容易比较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交换意见的时候,应该尽量诚恳些,以求消除误会,达到互相谅解。

其三,如果责任完全在老师身上,有些家长的做法是向有关学校领导告状,此举是否真能取得预期效果值得忧虑。因为该教师若能通过领导的批评便会彻底改正,恐怕也就不大可能会有当初了。家长正确的做法应是认真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特别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学习知识比老师的关系更重要,从而使孩子抛开情绪,而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父母应当教导孩子学会将自己的情感与理智分开,对某些教师在情感上的不满千万不要影响理智,以糟蹋自己的学业来对抗,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自误,可谓愚蠢之极。要让孩子明白尊重老师就等于尊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