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男生青春期羞怯感案例分析
1.来询者基本情况
侯良,男,15岁,初三学生。
2.主诉:
侯良从小就住在家里,上厕所也在家中,从没在外面上过厕所。现在初三,改在学校住宿,使用公厕,很不习惯。上厕所时,只要有人在,他就尿不出来,只好装作大便,或每次提早回宿舍,或别人都睡了再去。在家中从来没发生过这种情况,他觉得很痛苦,久而久之,又担心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低落的情绪持续了好几个月,导致学习都没心思了。
3.分析与诊断
他有着典型的青春期羞怯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迅速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对自己在体态、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一种神秘感。由于好奇和不理解,一些青少年会过多地注意并思虑这些变化。进而他们会产生紧张不安、烦恼、羞涩、孤独自卑等不良心理。这就是青春期羞怯感的来源。患者现上初三,正值男性的第二性征发育期,对自己的身体结构的变化很敏感。由于他以前一直生活在家中,沫浴及解手都是自己单独一人,其身体发育情况一般不会受到来自他人的特别关注。而来到公共场合(公共浴室或公共洗手间),尤其周围是熟悉的人时,便感到不安,总感觉其他人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观察自己,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或害羞。这位同学的反应很强烈,乃至引起在公共场合排尿不畅。这是由于不了解青春期身体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羞怯感,并由这种羞怯引发忧虑不安,加之他在平时生活中很有可能也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又不善交际、对自己没有信心、因为怕暴露自己的某些弱点,不愿与陌生人接触、担心别人对自己有各种看法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才会出现以上的这种身体上的生理反应,进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治疗与建议
羞怯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青少年中表现的更为明显。青少年有一些羞怯并非异常,但如果一个人羞怯感很强烈,就会妨碍他与别人进行各种交往,在进行交往时产生紧张、拘谨及尴尬的心理状态,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心理紧张还会导致产生沮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使才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还会形成软弱、冷漠、孤僻等性格弱点。严重的羞怯在特定环境刺激下,有时会发展为社交恐怖症。因此,对强烈的羞怯感,必须加以控制和克服。针对侯良的病情,我们建议对他进行以下疗法。
(1)说理开导法。告诉他,要克服这种羞怯感并不难。实际上处于12-15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常有像他这样的感觉,即羞怯的情感。除了不愿在别人面前上厕所外,还表现为:不愿去公共浴室洗澡,不喜欢在别人面前换衣服等有可能暴露白己身体的行为。他们在了解了身体的变化是青春期发育所必经的自然过程后,就努力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自己,给自己增加自信,用一系列方法使自己不感到羞涩,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认知疗法。对其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人体结构在此期间发生的变化,从而正确掌握性健康知识,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充分的自我认识中,还要意识到:“人无完人”,不要过于担心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不要形成 “紧张——失态——紧张”的恶性循环。要坦然接受自己的表现,不要害怕他人的议论。不要竭力回避与他人的交往。只有勇于实践,积极与他人交往,才能发展自己,最终达到消除羞怯感的目的。
(3)自我训练。建议其采用暴露疗法。将引起患者羞怯反应的情景反复出现,使其重复体验恐怖的经历,使原来引起症状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症状缓和乃至消失。具体方法如下:他在上厕所时让一个人进去与其一起上,直到他顺利排尿为止。以后,每当他想上厕所时,都派人在旁边跟他一起上。久而久之,使其不再恐惧,达到最终目的。当然,这是最后一步,在此之前,一定要让他经历前二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最后一步有可能出现反效果。
5.小结。
羞怯体验在青春期少男少女中极为常见,由于第二性征的发育带来的紧张感,会造成一系列对学习和生活的不良影响。要预防这一现象的产生,就要加强学校与家庭对青少年的关注,安排正规渠道使他们获得青春发育知识及心理指导,进行及时且正确的性健康教育,避免其产生不必要的羞怯感。同时对中学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中学生懂得如何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克服紧张情绪,减少羞怯心理的发生.更要防止由此心理引起的器质性病变的产生,使中学生乎稳度过青春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