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性角色畸形案例解析
原创|2015-12-31 11:02
俊俊,男,12岁。天生一副俊俏的脸庞,配上一对亮晶晶的大眼睛,真让妈妈越看越欢喜。打三岁起,妈妈就把俊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如给他涂口红,染指甲,穿花衣等。她以为三岁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没关系。可俊俊妈妈却未曾想到,俊俊稍大之后,吵着要戴妈妈的耳环、项链,要穿妈妈的高跟皮鞋。既不愿和男孩一起玩,也不愿玩男孩玩的游戏。如捉人,骑马,打枪等。做游戏,喜欢扮演“妈妈”、“姐姐气“护士”之类的女性角色。
近来,妈妈发现俊俊变得越来越文文静静,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细声细气,没有一点男孩味,十足的娘娘腔。为此,俊俊常遭到男孩们的耻笑和捉弄,性格也变得孤僻、胆小了。这才使妈妈傻了眼,意识到必须及早纠正俊俊这种反常现象。
俊俊的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为“性角色畸形”。所谓性角色畸形是指男女性别的差异,虽有先天生物学的基础,如生理解剖的不同,性腺激素的不同,但又有心理体脸和自我意识的不同。也就是说,一个人把自己看作是男性还是女性,心理学上称之为性别角色,大约到3岁时,儿童的性别角色已形成。如果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周围女孩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如果女孩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周围男孩一祥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男性,即成为男性化女孩,上述两者均称为性角色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