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是有效 学会沟通 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妈妈要想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必须要注意自己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很多妈妈喜欢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对孩子颐指气使,这样往往不会起到预想的教育效果,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张旭今年九岁了,他一直都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发现他没有以前那么把自己的话当回事了。
一次,妈妈回家后,张旭迫不及待地把学校里的事情要讲给妈妈听。可是妈妈很累,根本就没心思听他说话,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让他去给自己倒杯水。
倒水回来,张旭还想把话说完,可是妈妈用很强硬的语气命令他去写作业,张旭很不情愿地走进自己的房间。
吃完晚饭后,妈妈再让张旭把话说完,张旭却不想说了,扭头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后来,妈妈再让张旭帮忙干活,他也不会乖乖地执行了。
智择优教育专家孟老师:
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妈妈要想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必须要注意自己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很多妈妈喜欢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对孩子颐指气使,这样往往不会起到预想的教育效果,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许多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需要孩子帮助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孩子总是听不进妈妈的话,甚至有时候孩子会假装没有听到。实在无法推脱的时候,孩子也会选择做错的方式。这不是孩子没有能力做好,而是妈妈跟孩子讲话的语气不恰当。
张旭的妈妈没有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采用命令的语气,致使孩子不再听话了。孩子年龄虽然小,但是却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他渴望妈妈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一旦妈妈命令孩子做事,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命令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既会导致妈妈和孩子之间关系的紧张,也不利于孩子完善人格的形成。
因此,妈妈在生活中要注意和孩子沟通的语气,尽量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和妈妈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孩子得到了妈妈的尊重,才会自觉地去做妈妈交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