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捧底下出孝子 这种粗暴的爱子方式是否真的有用

原创|2016-01-31 13:55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一番作为,但是,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一问题上,大多数家长却很容易走入误区,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棍捧底下出孝子”,甚至坚持“不打不成材”的观点。这固然是出于家长的一片爱子之心,但是这种粗暴的爱子方式是否真的有用呢?

棍棒教育

2013年6月10日晚10点左右,湖南省临武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到了一个报警电话,位于临武新市场内的一家服装店意外着火,户主向派出所打电话请求援助。当消防大队将大火扑灭后,店内的服装及其他物品已经被彻底烧毁,这场大火导致户主损失了10余万元。随后,警方对这起事故展开了调查,最终定性为一起故意纵火案。然而,意外的是,故意纵火的人竟然是这位店主的儿子卢某。在给卢某录口供时,警方了解到了卢某纵火烧自己母亲服装店的原因。早年,父母离异后,卢某就一直跟着母亲,母亲平日里忙于生意分不开身照顾卢某,因此小学毕业后,卢某就踏入了社会。在对儿子管教无望的情况下,卢某的母亲不再花时间来教导卢某,而是常常对其施以暴打,导致卢某对母亲的怨恨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卢某长大以后,母亲的管教方式依旧没有改变,这严重伤害了卢某的自尊心,最终导致卢某采取纵火烧店的方式来报复母亲。

母子之间的关系本应是人世间最为亲密的,在这里,卢某却毫不掩饰自已对母亲的痛恨,并将这种痛恨转化为了实际行动。这种悲剧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根源于家长长期以来对孩子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强,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粗暴的打骂方式不仅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还会增加他们对父母的抵触情绪,最终,轻则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形成阴影,重则导致无法挽回的人生悲剧。

现实的悲剧对奉行打骂教育的家长无疑敲了一个警钟,并且明确地告诉他们,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打骂教育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的感情不和而变得消极,学习成绩因此下滑。对此,家长究竟是不问青红皂白拉起孩子就打,还是耐心地询问孩子最近的状况,和孩子谈心,这就取决于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了。

而无数事实证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爱心和耐心,远比棍棒更有成效。因此、除了棍棒教育,父母也可以换一种教育方式

延伸阅读:

面对网瘾少年 父母要多关心少打骂

将打骂孩子转变为不打不骂的教育方式

停下来,你的打骂教育只会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