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是孩子的“受难日”还是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好日子”?
家长会经常被孩子们称为“受难日”,尤其是淘气爱动的男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没好好完成,一旦老师与爸妈见面,肯定会被告状,自己都能想到回家轻则遭训,重则挨打。其实孩子心里怕的哪是什么“家长会”呀,是“家长会”后家长回到家对他的惩罚,因此产生的一种惧怕家长会的心理,甚至讨厌老师和学校,衍生出厌学情绪。
孩子遇到的事
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如期召开了,像往常一样,轩轩自打妈妈出门去学校,他就在家坐立不安,唯恐妈妈回来对他一顿教训。以前妈妈开完家长会回来经常因为老师的“告状”而对他大发雷霆。
果然没出轩轩所料,正怀着忐忑心情的他在家等待的时候,妈妈一脸怒气地进了家门。一进门还没等把鞋换完便对轩轩开始训斥:“老师在家长会上点名说了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跟周围学生讲话,语文作业的抄写课文经常不写,还说家长在家有没有检查作业?难道我没有督促你把作业写好吗?也不知道你天天脑子里都想的什么?该做的事情不去做……”直到妈妈说累了,轩轩才松了一口气,总算又过去了一次家长会,妈妈终于教训完了。
爸妈来反思
轩轩的爸妈平时不主动和老师沟通,只是在开家长会时或老师“请家长”时,才听到一些关于孩子在校的情况。老师反映孩子不守纪律,或者孩子成绩不佳等各种问题,都是让爸妈生气的原因。从学校回家的路上,爸妈不去想孩子的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不去反思自己在教育中是否有过失,不去思考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只是想赶快找孩子算账。与其说他们想“教育”孩子,不如说只是想平息自己心头的怒火,这样做只能让孩子的问题变得更为糟糕。
聪明爸妈这样做
1.让孩子理解“家长会”的含义。
许多孩子认为,家长会就是“成绩排名会”和老师“告状会”,一提到“家长会”,大部分孩子都存在惧怕心理。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敏感而脆弱的,如果老师和爸妈的见面,变成了让孩子蒙羞,挨训的恐怖事件,后果只能是让孩子憎恨老师,讨厌学校;让孩子在学习、自信、道德等方面失去上进心和判断力;而且最后多半会反映在学习上,影响学习成绩。因此,要向孩子说明:“家长会其实就是老师定期和家长沟通的一次聚会,作为负责任的老师,有义务向家长们谈谈各位同学的在校情况,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和全班的整体形象。作为你们学生,大多不必为家长会而产生抵触心理,只要平时认真对待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业,家长和老师都会理解你们的付出的。”
2.智慧地向孩子传达老师的意图。
家长会是爸妈和老师沟通的一种有效了解孩子的途径,老师一般也都会如实地将孩子的各种情况告诉爸妈。但爸妈如何“转达”,要动一些脑筋,不要不分情况地全部“如实”转达给孩子。爸妈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转达”所采用的方式及言语会对孩子形成怎样的影响,是建设性的,还是摧毁性的,对孩子是有激发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可以先向孩子说明,老师在会上单独表扬了你,但是,话锋一转,你身上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注意的,这样孩子是容易接受的。
3.和孩子有效沟通。
要让孩子信任爸妈,能对爸妈讲出他的困惑或困难,然后获得爸妈的鼓励和帮助。即使从家长会上发现孩子学习退步,不守纪律,和同学打架,甚至旷课等严重问题,回家后也不应该打骂孩子。要先和老师好好分析沟通一下,尽可能寻找出问题的根源。孩子不会凭空出现问题,出现问题,一定是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是有某个外在因素使一些小问题恶化。如孩子突然不想去上学了,就要考虑他和班里同学的关系是否出现了问题,是否受到某个老师的批评而感到委屈,是否遇到了他人的威胁等;孩子的成绩一路下滑,就要考虑自己对孩子的学习管理是否得当,观察孩子最近情绪如何,对什么感兴趣等。通过爸妈的细心观察,相信孩子一定能够飞快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