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家庭教育精华:让孩子经历挫折才能成长
德国的家长们在挫折教育方面,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德国,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不愿或不善做家务劳动的孩子往往被外人视为“缺乏家教”而受到别人的鄙视。
关键词一:自理能力
德国孩子从3岁开始,就自己穿衣服、系鞋带;6岁-10岁会洗餐具,给猫狗洗澡,洗菜,偶尔随父母上街购物,给垃圾分类并丢入指定的垃圾堆;10岁-14岁洗衣、做家务事,帮父母照料花园或菜园,擦洗自己和家人的鞋子,清洁自行车和割草机;14岁-16岁洗车,参加家庭大扫除;16岁-18岁,男孩要翻修屋顶,做修补围墙和一些木工、泥瓦工、电工活,女孩要全面负责家庭卫生,以及管理家庭的账目等。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自家的孩子,不说三四岁,十几岁不会做家务的比比皆是。这样的溺爱和保护,却在无形中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要知道,父母是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的。
关键词二:当孩子摔倒了
德国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漫步在德国的街头,很难见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
在大街上,在台阶下,经常见到一些两三岁的小朋友走不稳摔倒了,甚至跌得眼泪汪汪。而他们的父母亲,却连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脚步,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孩子们在一起玩,你追我赶,打打闹闹,有的不慎跌倒了,破皮流血,嚎啕大哭。他们的父母看见了,也只是察看一下伤痕,确认安全之后就让他们站起来继续玩,仿佛摔跤破皮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对于中国的家长来说,大多是独生子女,以前对多个孩子的爱集中在一个孩子的身上,简直就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上小学了还骑在爸爸肩头、抱在妈妈怀里,跌倒了更是前呼后拥,丝毫不敢懈怠。关于这点,小编在《中美教育差异:孩子跌倒了请让他自己爬起来》一文中也提到了美国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跌倒的情况。比起国外的家长,我们的父母真是不能再“称职”更多了。
关键词三:体验
对于孩子要做的事,德国家长一般不加干涉,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去经历挫折和失败,体验生活,从中得到成功的经验。
这个暑假,中国的孩子不是被父母报了各种补习班,就是窝在家里吹空调玩电脑,哪有半分的挫折和体验?
看了中德两国的教育对比,相信每位家长都会深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真的是对孩子最好的吗?要改变教育方式,就要从孩子的这个暑假做起。让孩子暂时逃离书本和父母的保护,去体验挫折,去从失败中获得成功的经验,让孩子这个暑假过得真正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