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如何帮留守儿童走出读书无用论的误区?

原创|2016-09-07 17:35

对于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向往高学历好工作,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们比普通学生更容易陷入读书无用论的误区。如何破除“读书无用论”对孩子造成的厌学情绪?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激发其学习动机入手,引导他们走出读书无用的误区。

孩子厌学怎么办

案例分析

14岁的王元今年读初二,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爸爸妈妈常年在外面打工,为了弥补照顾和关心的不足,他们每个月都给王元不少零花钱,王元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有什么。最近几周,王元老是无缘无故旷课,来上课也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不是提不起精神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家庭作业也经常不做。班主任找王元谈话,他告诉班主任他不想读书了。他说:“我爸爸妈妈都没读过书,现在照样在外面打工赚钱。相反,现在有好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觉得读书一点也没有用,我不想读书了,我要和我爸妈一样去打工!”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读书无用论”导致王元没有学习动机,产生了厌学情绪和辍学打工的想法。故事中,王元的父母进城打工后,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了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王元进行补偿,这造成了王元功利主义的人生观,使王元只看到父母风光的一面,没看到父母打工辛酸的一面,因此,王元对所学知识的价值产生了歪曲的认识,陷入“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观念之中,失去了学习动机,把外出父母现在的职业当成了自己的理想。

陷入“读书无用论”思想观念中的留守儿童该怎样正确对待学习,培养学习动机呢?

1.帮孩子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人类有史以来就离不开学习,而人类以后的发展更离不开学习。孩子关系到社会进步与发展,社会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必须依靠青少年发奋学习,掌握建设国家的本领。

一个人要生存并有所发展也必须认真学习。当前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人虽然没有读过书,仍照样当上大老板或经商赚钱,但这只是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对于外出打工的人,留守儿童不能只看到他们衣锦还乡时的风光,而忽视了他们辛酸的打工之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这将对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学习才能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活动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从读大学到取得博士学位到开始作科学研究,一般人要10年的时间,而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只用了6年就完成了这一切。记者问他在学习时是否感到苦恼,他回答:“一点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秘密。比如搞物理实验,我因为有兴趣,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待在实验室,守在仪器旁。”具体案例及办法可查看《案例分析:如何帮厌学的孩子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孩子高尚的学习动机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周恩来在14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这一理想促使他积极进取,投身于革命中去,最终和其他革命家一起,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宏愿。家长和老师应该让留守儿童意识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培养孩子高尚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理想,走出读书无用的误区,掌握科学知识,为未来的发展积聚能量。

4.借用外部条件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诱因,它对诱发学习动机非常有效,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学会自我奖惩。奖励和惩罚是教师和家长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求知欲的常用手段之一。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

对孩子的学习,我们同样可以采取一些奖惩办法。比如,父母在给孩子零花钱时,不要一次给他们太多,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可以用这些钱买点孩子喜欢的东西送给他作为奖励;对于孩子来说,尽管当时很想买某种东西,也暂时不要买,在内心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达到目标了再买。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动机,也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克服读书无用论对孩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