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逆反心理与排除孩子戒备心理的几点实用建议

网络整理|2017-05-31 13:54

每个班的优生、差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确也有少数学生难以跟班,于是便成为了所谓的后进生。

究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在诸多的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

孩子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障碍.jpg

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

因此,要促使后进生转化,就得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点

后进生常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而感到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于是进取向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往往会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即使是后进生也不例外。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能扬起后进生自信的风帆。

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后进生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后进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二、排除戒备心理,弥合其融洽点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

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

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

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

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

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

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

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

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

三、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点

后进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

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

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

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