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好父母是什么样的?
可能是爱子心切,也可能是怕孩子走弯路,更可能是想让孩子成为栋梁之才。令人尊敬的父母渐渐变得令孩子反感生厌。青少年都喜欢关心体贴、和蔼可亲、爱护子女、理解子女的家长,最反感的是严厉粗暴、修养差、不通情达理的家长,而且绝大多数孩子特别厌倦母亲的唠叨。
那么,在孩子眼里,好的父母拥有什么品质呢?
理解尊重孩子:青少年最渴望父母能真正走进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可惜很多做父母的并不懂得这一点。他们只关心孩子的生活、成绩,却不去了解子女丰富的内心世界。很多学生抱怨说:”他们只知道分、分、分。考好了,他们兴高采烈;考不好,就开始指责、训斥,从不问你为什么考不好。”
不摆家长架子:家长既是孩子的保护者,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他们既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一位高一男生自豪地说:”我特别爱我的父母,他们和我的关系不像家长,像是铁哥们。从小到大,家里有什么事都摆在桌面上,一家三口商量着来。爸爸出差的时候,妈妈就说:‘男子汉,全靠你了。’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感,而且坚强、果断。”
家庭和睦: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弗洛伊德也说:”一个为母亲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夫妻恩爱,孩子就会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身心皆健;反之则影响孩子的发展,甚至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赏识自己: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自己子女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长处去对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父母用别人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而事实上却导致孩子自信的丧失和崩溃,产生自卑心理。
真正关心子女:很多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否考上重点高中或者大学、孩子身体状况等,而对孩子的心理、思想、个性关心不够。而孩子恰恰需要父母关心的是后者。很多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仅限于表面。
对子女的期望值要合乎实际:我们中国的父母有一个通病:功利思想特别严重,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面对孩子,不是着手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踏实勤奋、坚忍不拔的好品质、好习惯,而是整天给孩子灌输好好学习,上重点、读硕士、读博士、发大财、当大官的思想。他们的眼睛只盯着孩子的作业本和成绩单,而看不到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和困惑。这样教育的结果,造就了许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新书呆子”“新孔已己”。而且因为父母不合实际的期望,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使得孩子偏离了正常的成长轨道,最终不但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值,孩子也成了功利教育的殉葬者和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