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构成精神损害真的要坐牢吗?

原创|2015-08-11 16:53

孩子有时不乖,令做父母的很头疼。对孩子绝对不能不管不问,当然对孩子进行教育也不要走极端。一些父母不弄清自己问题,往往对孩子指责过多,甚至大加训斥和虐待孩子,认为批评和责备才是教育孩子。其实不然,这种管教方式造成的紧张气氛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和精神创伤是长久的。孩子如果长时间在这种恐惧和忧虑中生活,紧张的家庭环境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充满忧伤,这样的家庭对他们会失去亲和力和吸引力,不但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往往伤害了孩子本身,甚至给孩子造成精神损害,留下心理阴影,也影响了孩子的前途。

【精神损害的不良后果】

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言语攻击,或是打骂这很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尤其是对性格内向、文静的孩子而言,恐吓式教育会使其性格更加内向,造成交往障碍。

孩子在目击父母的粗暴行为之后,其情绪反应要比成人激烈得多。他们可能表现为紧张、害怕进而导致哭泣和烦躁不安,有的甚至常在晚上做噩梦、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长期以往,造成心灵创伤的孩子可能会慢慢忘掉那刺激性的场面,但心中的创伤很难消除。挥之不去的记忆是导致情景再现的引子,所以,他们常常害怕接触陌生人,害怕与别人交往,甚至出现一些精神分裂的症状或患有抑郁症

生活中,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常用愤怒或焦躁的情绪训斥孩子,对孩子来说,是不幸的,无异于受到了精神暴力,内心深处等于承受了一阵拳打脚踢,在心底留下了难以克服的恐惧感。常期受到父母的精神虐待,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可有可无。这种意识一旦在其脑海里形成,就会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阴影。他会经常不自觉地否定自己,贬低自己,而且对孩子的性格也是具有损害的,会令孩子变得胆小、拘束、说谎,甚至成年后给其造成心理障碍及精神损害。

虐待孩子该如何判刑?

【专家观点】

紧张环境影响孩子的智商及人格发展。心理学家们认为,紧张的环境对孩子的智商及人格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结果表明,和睦家庭中的孩子比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孩子智力商数高、人品好。家庭气氛和睦、教育方式得当的孩子,其智力发展状况、学习兴趣以及对挫折的忍受力、耐受性都比紧张环境中的孩子强;而经常忧虑、惊恐的孩子,不仅性格冷漠,消极且智商语言及与人交往的能力都较低下。

【对孩子造成精神损害如何判刑】

精神损害,是指侵权行为所导致的致使受害人心理和感情遭受创伤和痛苦,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的非财产上的损害。如精神上的悲伤、失望、忧虑等。

中国宪法明确规定,禁止虐待儿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明确禁止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虐待儿童。但法律专家表示,当前刑法中,并没有专门的“虐童罪”,比较接近的两条法律为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

《刑法》第260条规定,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给治病或者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根据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并且在客观上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则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比虐待罪要重,最高可判死刑。

针对当前大量家庭领域中的儿童虐待行为,中国应加强法律责任和救济途径。全社会应该呼吁,“我国刑法在保护被虐待儿童方面仍需加强。”也同时希望父母们多关心孩子,训斥、打骂、虐待孩子只会害了孩子,也会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