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原创|2015-08-11 11:34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要孩子乖、要听话。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哄,告诉孩子只有听父母的话,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某种奖励;另一种是打,在哄失去效果,孩子仍哭闹不休的情况下,就狠狠地打孩子几巴掌,以示惩罚。

通常在这两种方法实施之后,孩子就乖了,安静了,父母就觉得孩子懂事,心里很满足。

孩子越长越大,懂的事也越来越多,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有时对父母的安排就会提出意见,以各种理由拒绝执行。父母就会感到很伤害心,指责孩子不乖、不懂事,在哄、打的传统手法这外,又加进了说理、动情之类的手法,以求把孩子拉回“听话”的道路上来。

在学校里也是如此。老师一再要求孩子守纪律、听老师的话,对这样的孩子进行表彰,而对敢于越规的孩子进行批评、惩罚。

所有这些努力,都向孩子明确无误地传递一个信息:只有乖、听话,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老师、父母的表彰。在孩子还未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之前。这种教育的作用显而易见,于是那些所谓的“好孩子”都成了学习的机器、听话的机器。

【毛日刚,男,43岁,石家庄某小学五年级班主任】

我教了半辈子书了,整天面对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人都年轻了许多。我是反对孩子一味听话的,老要孩子乖呀听话呀,孩子长大了,还能有自己的主见吗?

拿我们班的孩子来说吧。米文华是个很文静、很听话的女孩,总是怯怯的,让课时都不敢举手发言。有一次想上厕所,却不敢给老师说,硬是尿到了裤子里。这怎么行?我和她的父母一联系,发现她父母的管教太严了,平时孩子在家里连大气都不敢出,战战兢兢。我对她父母说,你们这样非把孩子吓出毛病不可,这哪是教育呀,分明是虐待。

和她家长谈了好几次,她父母才接受了我的观点,能让孩子做点爱做的事了。

孩子缺乏独立意识怎么办?

唉,现在有些父母,就是素质太低,根本不懂如何教育孩子。我呢,这些日子对米文华也很关心,总是鼓励她上课多发言,下课多和同学玩。她已经开朗多了……

按某些家长的观念来衡量,米文华确实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然而在这乖、听话的背后,却隐藏着潜在的危机,将对她的成长带来致命的后果。

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当孩子很小时,是以父母的话为转移的,因为孩子还未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因此自然地服从了父母。但这并不是说,孩子就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事实上,孩子的独立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当家长要给孩子喂饭时,孩子不常常做出各种举动进行拒绝吗?

当孩子进入学校,学到知识,逐步接触社会之后,独立见解就逐渐形成了,人格与个性也开始显现出来。在父母安排的许多具体事宜上,孩子就往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是反对,或是不愿去干。

这时,独裁意识较强的一些家长就会蛮横地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使孩子变成米文华那样的“乖孩子”。结果,孩子的个性被压抑了,人格被扭曲了,精神状态变得萎缩了。

对于孩子刚刚萌生的反抗意识,父母不应不问青红皂白,一律予以压制。孩子对父母说“不”,有些固然是无理取闹,必须给予纠正,但有些却是合理的正当要求,也必须给予尊重。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孩子真的变得很乖、很听话,那他的人生将会如何呢?在儿时他们要努力压抑自己的愿望,以服从父母、老师,童年的欢乐还能有多少呢?走入社会之后,他们只会被动地服从上司,却不会通过自己的头脑提出有创造性的意见,成为不受人重视的庸人。一旦遇上不如意的事情、甚至是重大的挫折,他们也没有能力自己承担责任,而会把愤怒迁到别人身上,酿造悲剧,这是多么大的不幸啊!

综上所述,乖、听话固然含有一定的“懂事”的成分,但懂事并不等同于一味唯唯诺诺,俯首贴耳,而应明白事理,坚持正确的主张。只有做到了这些,才够得上“好孩子”的标准。

美国的孩子是很有个性的,但在他的家庭教育中,却是非常强调遵守规章制度、公共道德的教育。比如,在公共场所要自觉排队,在公共汽车上要让座位,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不管是陌生人,还是自己的父母姐妹,都要道谢。这就使美国孩子在拥有个性的同时,显得有教养、很懂事。

而中国的父母呢?却往往很极端:要么让孩子乖得失去个性,要么让孩子疯得失去教养。这难道不值得我们中国父母深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