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上初中的孩子虚荣心暴棚老爱攀比怎么办?
开学了,孩子们的“开学必备清单”却让家长们伤透了脑筋,小学生和大学生需求不一,花样百出。新学期有新面貌,孩子们把这句话彻底贯彻:衣服、文具、数码产品样样都要买新的。低年级学生每到开学总要花费数百元,而高年级学生则动辄花费成千上万元。孩子的面子,家长的票子,最终成就的是相关产品的销量猛增。
“不买新文具就不报名”
隔壁家的女儿开学就上四年级了,临近开学家长计划给女儿添置点新文具。不料还没等她开口,女儿一周前就拿着一份清单来了个“突袭”。清单上列出包括新书包、新衣服、新文具林林总总10来样,父母粗略算了算,买完这些东西,估计又得花上好几百元。
“我觉得有些东西根本就没有必要换新的,但女儿说同学们都要换她不想落后。”邻居在我家坐着闲聊。上学期开学,孩子花了近千元,买了清单上所写的东西。短短几个月时间,除了书包稍微有些褪色之外,其他东西并没有坏,因此也没必要买新的。“文具盒还是上学期期末才买的,用了不到两个月,何必再买。”
可孩子却不以为然,在家里哭闹了一整天,去逛街一看到新文具就挪不开脚,甚至扬言“不买新文具就不去报名”,这让大人十分郁闷。有这种情况的可不止邻居一家。小编这两天街上走一圈,学习用品已经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部分超市还针对学生用品进行开学季打折促销。
“不换怕被同学瞧不起”
“现在我们班绝大多数同学都用智能手机,谁还用这种 砖头 (非智能机)啊!”开学前一晚,初二的小颖拉着妈妈来到手机店,强烈要求妈妈给自己换个新手机。小颖理直气壮地说,手机是中学生的必备品,如今同学们都用智能机,甚至很多朋友已经用上了iPhone、ipad,就她还在用老式的直板机。
然而,小颖的家境并不宽裕,父亲在一家私企打工,母亲在家政服务公司工作。经过一番争论,母女两人达成协议,开学前买一台千元以下的智能机,并一直用到高中毕业。
回家路上,小颖说之所以赶在开学前买手机,是因为开学后同学们见面都会“炫耀”自己的新品,如果自己手里没有几件像样的东西,到时候拿不出手就会感觉很没面子,而且也觉得会被自己的朋友圈排斥在外。“我只是不想被他们瞧不起,起码大家要有共同语言吧。”
智择优教育特约心理专家杨达教授指出,新的学期,家长给孩子增添一些学习用品未尝不可,但如果因攀比造成过度消费就需要注意。学生攀比高消费是一种不良心理,家长不能纵容。中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是树立正确价值观、消费观的重要时刻,家长给予的精神关怀远比物质关怀重要。家长应从点点滴滴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倡导节俭,反对浪费。
“三件套 一件都不能少”
说到开学前的花费,高年级远比低年级更猛烈。一位妈妈很头疼,她给儿子准备的开学必需品已经花了近万元。
原来,这位妈妈的儿子今年考大学,考得还不错。临近开学,母亲问儿子需要准备些什么,儿子爽快地列出了“智能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三大件,并告诉她这是开学三件套,一个也不能少。
半个月前,家长带着钱带着孩子到数码城逛了一圈。儿子相中了一台苹果的笔记本电脑、佳能的数码相机和一部苹果5s手机,三样算下来要2万多元。最终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才将笔记本电脑换成了国产品牌,最终把价格控制在了预算范围内。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负担小一些,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高端产品是可以买的。但是如果家庭条件有限,不建议为孩子花费过高。超出消费能力,会给家庭造成不良影响,令孩子产生盲目攀比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