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初中新生家长如何陪孩子度过适应期?

原创|2015-10-17 16:02

小学毕业的孩子升入初一,新学校和新生活对于七八岁的初一新生来说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但随着新鲜感的满满褪去,不少孩子面对骤然增加的学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不适应。很多孩子开始了寄宿生活,在带给孩子自由空间的同时,也是独立生活、人际交往方面对孩子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于家长而言,孩子在学校寄宿才刚刚让父母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又被与孩子分离的不舍所困扰,尤其是对妈妈来说,表现出的焦虑和紧张比孩子更甚。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小升初的过渡期,正面积极地开始中学生活呢?

一、允许孩子出现点问题

孩子刚刚接触新的学习环境和同学,步入了一段全新的旅程,不适应在所难免。孩子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生活自理,人际关系和学业的压力,寄宿生活的开始也会让孩子遇到的困难更多一些,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我们要允许孩子出现一些问题,出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家长不想要为孩子的苦恼坐立不安,适当地离远一些,注视着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尝试着自己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并获得自信心,家长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在孩子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一些指导,提出想法与建议让孩子参考,让其自主选择一个他认为合适的方式去独立解决。想想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解决方法在现在看来幼稚又可笑,但我们不能否认正是这些青涩的试探才让我们不断成长成今天的模样。

第二、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孩子小升初,对家长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挑战?孩子的生活圈越来越大,从过去围着父母转的状态中慢慢走出来,与家长的距离变得相对远了一些。这是对亲子关系的打破,也是孩子慢慢独立的过程。在孩子寄宿这件事上来看,孩子会不适应,家长也承受着与他们分离带来的不舍。这种不舍让父母不愿放手,不愿意孩子离父母越来越远,希望能够继续把孩子握在手心里,担心孩子照顾不好自己,担心他们无法适应,担心他们处理不好与宿舍同学的关系。以各种理由来抓紧孩子,往往会使孩子更难适应,甚至有的孩子会因为家长的“不适”选择迎合家长。我们要明白,孩子长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孩子不断独立的过程,也是离父母越来越远的过程。如果家长一直把孩子抓在手里,孩子永远都无法长大。

小升初

第三、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上了初中的孩子不像以前仅仅满足于家长在物质上的给予,正在成长为青少年的他们更需要的是和家长的真诚交流,精神层面的需求渐渐体现得更加明显。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家长的期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内心力量与自信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关爱。无论家长工作有多忙,也不能忽略了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孩子升入初中,意味着他真正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要学会在没有父母照拂的环境里和同学相处,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在全新集体里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近况和需求,尊重孩子的主见,平等对待孩子的家庭地位,考虑孩子的意见,给他们平等发言的机会。家长要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不仅有助于化解其逆反心理,也有利于培养其独立自理的能力。

第四、让孩子学会自理

作为初入初中的孩子,一方面在很多方面还要依赖父母,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家长要把握好孩子走向独立的这一时机,有意识地放开手,让孩子学会自理生活,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孩子。人生是孩子自己的,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父母,独自面对生活和社会。在独立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时,孩子成功与否,跟他们能否自立自主直接相关。独立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会生存的基础。父母照顾孩子出于关心和血浓于水的爱护,但过多的溺爱会剥夺孩子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家长可以替孩子做任何事,却永远无法替孩子成长。

五、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家长要更加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在日常生活行为中,有70%以上是下意识完成的,和我们的习惯密切相关。对孩子来说,他们的习惯是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养成的,这种习惯会逐渐融入孩子的思维。比如两个孩子在一起,他们中的一个从来不刷牙,另一个孩子从小就每天刷牙。面对刷牙的问题,从来不刷牙的孩子可能会想“为什么要刷牙”,而习惯了刷牙的孩子则会觉得“为什么不刷牙”。习惯成为了孩子性格的一部分,对孩子的影响无形而深远。大部分的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觉得只要学习好,其他的没什么关系。但对孩子来说,习惯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行为和效果。孩子待人友善,经常运动,按时作息,不挑食,遇到困难在自己确实无力解决的时候知道如何求助……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他的身心是愉悦的,运动和不挑食会让他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按时作息会让他每天有饱满的精神状态,会求助会让他在自己确实无力解决的时候能够借力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一个孩子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也会是舒心惬意的,这样一个孩子的学习也许不会次次拔尖,但这样一个孩子的学习一定不会太差。

第六、和老师一起陪孩子成长

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够快乐地生活积极地学习,有一个好的未来;老师希望学生们每天都有好的状态,能够不断吸收知识,考上重点高中。家长和老师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作为家长,如果发现了孩子在学校的问题,要及时地与老师沟通,共同解决。寄宿学校的双休日孩子可以回家,在家的时间,家长要认真地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定期和老师交流。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抱怨、指责老师,降低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微信,那会使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变得低效甚至无效,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孩子。

第七、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一任老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校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会有所增大,但学校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永远不会超过家庭,家庭氛围和环境对孩子发展成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有条件,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单独的房间学习,有空的时间,家长可以多陪孩子谈谈心、聊聊天,不要把电脑、手机、打麻将、应酬当成自己的家常便饭,更不要让手机、电脑、电视成为孩子的“第二父母”。夫妻之间与事多体谅、多商量,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尽可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除了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相处方式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



智择优推荐您继续阅读:

学校教育可以替代家庭教育?

“小升初”新生常见的5大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