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教孩子自立 拒绝过分溺爱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非常溺爱。父母溺爱孩子的心理,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家长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要正确的关爱孩子,让孩子顺利成长。父母的溺爱,会导致长大后的孩子心理年龄偏小,对父母过分依赖,不利于孩子的自立,自强,也会影响到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父母的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但过分溺爱便会变成遏制孩子成才的“刽子手”。
家教情景
兵兵的父母都是上班族,每天忙着上班下班。为兵兵的安全着想,平时父母上班的时候总是把兵兵一个人关在家里。斌斌的父母也不放心兵兵和别的小朋友玩,怕他被别的小朋友欺负。因为平时经常一个人在家,父母回到家里,兵兵便一刻不离地跟在父母身后,成了父母的“小尾巴”。因为心疼兵兵,平时妈妈不让兵兵干一丁点儿活,因此兵兵什么事都做,更不用说帮父母做点家务事。兵兵就这样被父母溺爱着,成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智择优家庭教育专家孟老师: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会爱孩子,都愿意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孩子。但是溺爱会让孩子不懂爱,不懂人生应当承担责任和义务,也不利于孩子培养智慧、勤劳、刻苦、自信和富有创造力等这些优良品质。同时,溺爱还会使孩子变得胆小、娇气,不懂得与人相处。太多的父母成为子女生活方式的指导者、遇到困难时的协助者以及日常家务活的完成者。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喜恶、思想、性格和判断力。孩子总有一天要脱离父母独自走向社会。一个在正确指导下,凭自己的努力或他人适当的帮助达到目标的孩子,远远比一个事事在父母包办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更能适应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
具有自立精神的小孩,懂得感恩与回报,不会在家中动不动向父母大吼。具有自立精神的小孩,不是被动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劳而获,而是做事情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富有自立精神,这是孩子成人成事的前提条件。对孩子来说,不管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立精神都是首要的。
小编赠语:
人都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的需求。溺爱孩子的父母往往只注意孩子物质层次的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精神上的需要,造成许多孩子心灵荒芜,人格缺失,与他人格格不入。对此,父母应把握好“爱”的尺度。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智的爱,而不是无原则的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