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孩子碰上“害人”的老师

原创|2016-01-18 09:07

韩愈在《师说》中曾明确指出: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三者之中缺乏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老师。然而,如今在高考指挥棒的魔力下,教师纷纷抛弃了传道、解惑之能,而独专情于授业之能。他们既不注意自身道德的提高,也不关注孩子心中的困惑。他们只是充当了书本知识的同声传译者,而没有发挥一个老师的真正作用。于是,出现了以下骇人听闻的一系列事情:花季少年死于加罚作业之后;9岁小学生挨了280鞭;“优秀”女教师在学生脸上刺“贼”字;只因学生考试不及格,教师责令学生自抽耳光;学生违反纪律不承认,一女教师罚令全班下跪;一教师强迫上课说话的小学生吞食大便;丢失3只电阻,班主任逼49名学生脱衣搜查;连挨教师12记耳光,16岁学生就此身亡;一顿拳打脚踢,14岁少年倒地不起;1440记耳光抽肿8名学生……

学习兴趣

简直是触目惊心!我们且不论这些事件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影响,也不说这些事件给教师行业抹上了多少阴影,我们就说这些缺乏师德的行为给我们的孩子和家长留下了多少难以弥补的伤害。我们有多少孩子幼小的纯真的心灵就这样被他们最为信任和崇拜的教师伤害了,有多少孩子因为这种伤害而谈“师”色变,变得厌恶学习,排斥学校。有部分孩子的心灵甚至发生了扭曲。他们因为对部分老师的失望而变得否定一切的真、善、美,变得不信任和亲近任何人,就那么固执地紧闭自己的心扉,敏感、自卑,让家长忧虑,让社会忧心。再来看看那些在老师保护下成长的宠儿。因为老师的宠爱,他们从小的特权思想和优越感就特别强烈。而随着初中、高中、大学的一步步转型,竞争对手越来越强,教师也在不断地变换,很多宠儿在竞争中逐步感到力不从心,很多人因为体会不到往日的宠爱和优越感而变得异常失落。在尝试过重新崛起而没有成功之后,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或者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反感。在笔者所接触到的许多“网瘾”孩子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或者因为他们受到了他们所不能容忍的委屈而放弃了学习,或者因为屡试屡败而放弃了努力。总之,他们因为脆弱的心理素质而失败。这些人虽然曾得到了老师的关爱,但多余的错误的宠爱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如果教师在给这些优等生宠爱的时候,如果对他们的错误姑息迁就或者忽视对他们道德的锤炼,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最多只能被称为“书才”,而不能称为“人才”。

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非考试得高分道德低下的“书才”。至于教育界目前存在的“收礼成风”以及“学术腐败”的问题更是让人深恶痛绝。有的下岗职工克扣每个月的生活费,目的就是在教师节也能给教师买点礼物“表达心意”。有一个家长就曾对笔者讲,因为老师知道他们家条件很好,所以就三天两头找她孩子的麻烦,而每次的麻烦都在老师的暗示下家长登门送礼而平息。本来挺听话的孩子,后来干脆变得调皮捣蛋了。他的逻辑是:反正他不做错事老师也会找茬让家长送礼,倒还不如犯点错,让这礼送得值点。家长面对孩子的如此逻辑有口难辩。因此,他们正计划给孩子转学。也许这个孩子能在新的学校遇到一个好老师。但谁又会是遭到这类老师剥削的下一个受害者呢?

笔者只想说:教书不育人等于没教,别害了孩子!

延伸阅读:

“素质教育”绝不能成为教师免责的借口

孩子遇上了刻薄的老师 家长应该怎么做?

当孩子被叫家长时 千万别做老师软暴力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