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习惯式封闭生活,不与人沟通的行为

原创|2020-11-20 14:31

很多家长觉得现在的孩子跟自己小的时候情况大不一样了,“真不知道他们一天到晚在想什么,他们到底要什么”。这些家长说:“我们的童年是在斗蟋蟀、抓蝈蝈、跳房子和小伙伴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爬树摘枣、下河捞虾中度过的。可当我们成为父母后发现,自己的孩子却喜欢整天赖在家里,通过电视、游戏、漫画等消磨时间。他们的QQ上有大串好友,却不知隔壁孩子叫什么名字”。外面的世界对他们好像缺乏吸引力,他们似乎没有要和别人交往的愿望。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后,免不了要和人打交道的。家长担心,到那时孩子又怎么能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呢?

有的人戏称这些孩子 为“家里蹲”。这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对现实生活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只要一闲着,就靠睡觉、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打发时间,足不出户,深居简出,过封闭式的生活。


孟老师说到,教育孩子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小时候整天在外面疯玩,父母便希望我们能多些时间待在家里,看看书,写写作业;但现在孩子就喜欢待在家里,我们就要想办法,让他们走出家门,到阳光下,到人群中,与伙伴们一起运动、交流,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受人欢迎的人。

那么如何让孩子改掉这些习惯呢?

方法1:有目的地为孩子安排外出任务

“家里蹲”孩子接受的通常是视觉、感官的刺激,缺少自主思考、鉴货的机会,久而久之,便可能形成被动接收信息、不善动脑、不爱思考的恶性循环。这让他们显得幼稚天真,长大后极易发展成胸无大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懒散之人。足不出户使“家里蹲”孩子欠缺必要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极易形成孤僻、狭隘、内向的性格。他们不愿意和别人沟通学习,久而久之没有人和他接触,他们自己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缺乏责任心,缺少团队意识。长大后难与人相处,不会与人沟通,不懂得适应社会,成为自私冷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另类”。

极少有孩子天生就喜欢“家里蹲”,大量“家里蹲”孩子的出现,问题还是出在父母身上。绝大多数父母由于工作压力大,很少抽时间陪伴孩子。缺少亲情关心的孩子不得不另寻寄托,不是通过看电视、沉迷在动画片里寻找乐趣,就是在网络上交朋友、玩游戏,寻找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这刺激类孩子独自在家时间长了,往往个性都很独特,叛逆心也强。家长不能一时心急,一味地责备或强迫孩子外出。家长倒不如有目的地主动为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外出任务,比如让他们去买买菜,去超市买东西,或是派他们去同学家串串门。先让他们适应一下与外界的简单沟通,然后再适当地慢慢引导。家长可以逐步培养孩子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展跑、冬泳、定期上图书馆等,有意让孩子与外界接触、互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课余生活丰富了,孩子自然不会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家里 蹲”了。

家长也可以通过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班级举行的一些增强团队精神的集体活动来让孩子走出家门,比如郊游、野餐;还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当小小交通协管员、社区环保小卫士等。

方法2:教会孩子怎么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说出“我不会玩”这样的话呢?“不会玩”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没有掌握基本的游戏规则,而这些规则必须在游戏中才可以掌握。现在,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缺少游戏同伴、缺少游戏机会,也就很难掌握这些规则。

父母不妨充当一下孩子的游戏伙伴和孩子一起玩,等孩子掌握了游戏规则后,有机会和别的小朋友游戏时,经过鼓励,自然就能玩到一起去。 玩要是孩子人生的演习,在玩耍中养成的好习惯会被带到日后的生活中, 并让他受益终身。孩子是需要指导的,在玩中指导是最有效的指导,因此家长莫忘在玩中引导孩子。有些父母总想在玩中给孩子增加益智内容,这种做法很不可取,玩就是玩,玩也要全身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