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好,为何健全的孩子越少_家长忽略了什么?

原创|2017-09-11 15:00

最近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査结果显示:和往年年相比,近几年学生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呈增长趋势,学生身体发育的匀称度有所改善,但是学生的一些体质指标反而下滑。一是体能索质下降,如速度索质、耐力索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虽素质等。二是肺活最的下降。三是小胖子在五年内翻了一番。 四是近视率居高不下,小学生近视率约占25%,中学生近视率约占50%,高中生近视比率超过71%,并有上升的趋势。

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jpg


孩子身体健康有问题,家长是否有责任呢?答案是肯定的。有关人员表示,不重视早餐、爱吃零食以及偏食、挑食、常吃“洋快餐”和乱吃保健品等,都是造成学生营养不均衡的关键因素。此外,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吃饭时挨过父母批评。对一些父母来说,餐桌甚至成了教育孩子的课堂。可见,家长教育的不当是造成孩子身体“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与孩子的身体健康出现较多毛病相比,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却更容易被父母忽视。

—项跳查表明,16周岁以下青少年儿章心理疾病发病率已达15%。近年来,青少年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甚至杀害他人等因为心理疾病而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中小学生出现考试焦虑的占22.6%、担心发生可怕事的占16.1%、自卑者占37.4%、性格暴躁的占18.7%、想自杀的占 14.3%。

据智优父母心理专家分析,青少年患者致病原因复杂,其中性格缺陷、学习压力、早恋打击、单亲家庭等因索比较常见,也有学校教舞方法单一等原因,但主要还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现在的育少年儿童要面对升学、就业等各种压力,心理负担重;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也习惯把自己的期望压在孩子身±,孩子因此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压力。家长只会施压,却不会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一系列事实表明,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也相应地提高。相反,在某些方面由于各方面压力的增加,孩子们身体和心理“营养不良”的比例还有扩大的趋势。而我们的家长往往重视了孩子身体素质的缺陷而忽视了心理存在的问题,导致孩子成长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孩子们身体和心理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这暴露出我们家庭教育中的许多失误。受我国传统教育习惯的影响,很多的家长重视智力的培养,忽视了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呵护。我们常常矜见家长嘱咐孩子“少玩点、多学点、听话点、将来才有出息”。少玩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多学让孩子成天泡在书海中,要求听话、不尊重孩子的态度和要求,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了实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承诺”,忽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

偏重各种“特长”训练。读有形之书,行有言之教,使教育走向“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习轻劳动,重营养轻锻炼”的误区。孩子天天面对着做不完的课外辅导练习,学不完的ABC和弹不尽的哆来咪,繁重的“提高"行为连年不断。这种教育使孩子失去了梦想和激情,变得现实、麻木、呆板,使孩子失去了积极的态度;变得消极、沉默、封闭,使孩子失去了活泼开朗性格与健康的体魄。

智优父母孟老师最后告诫家长,孩子需要自由成长的空间。要培养健康的孩子,家长们在身体上要关心孩子的成长,给孩子足够的锻炼时间,,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给他们劳动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健康的体魄。在心理方面,家长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培养孩子坚定、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一旦发现孩子有反常表现,应及时就诊,不要讳疾忌医。

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孩子才是快乐的,才能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