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不容小觑集体生活,父母掌握这3点帮助孩子更好的在团队中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个人的圈子是小溪,集体就是大江,社会就是大海。人终究要回到社会中去, 终究要做一个社会人。
因此,人要学会如何在大海中游泳,首先就要学会横越大江。 如果能够在集体中应付自如,那么他在大海中也能够游刃有余。况且,一个人要取得成功,非得借助集体的力量,这就是现在人们非常重视的团队精神。但我们的父母对孩子加入集体,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还是存在种种顾虑和误区。
误区一:阻止孩子加入集体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出事,因此,很多父母总希望孩子尽可能多地跟在自己身边,以便及时照顾。但却不知道,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要面对许多陌生的面孔,学会与他们进行交往和相处。父母阻止孩子加入集体,实际 上就剥夺了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的机会。
误区二:对孩子的小集体持消极态度
孩子加入集体以后,很容易因为兴趣、爱好、地位,甚至老师的一次表扬,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就是通常所说的小集体。对于这种小集体,父母和教师很多持有消极态度。其实小集体只是比大集体小点,整体作用还是利大于弊的。
误区三:害怕孩子在集体中吃亏
鼓励孩子在集体中发挥领导作用,认为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但又不鼓励孩子为集体多作贡献,生怕孩子在集体中吃亏。
以上种种误区,是现实中家长对孩子与集体的关系存在的种种不正确的认识。总是不鼓励孩子参与集体中去,其实仍然是溺爱孩子的心理作怪,这对孩子的发展并没有好处。
至于小集体,历来遭到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反对,但出发点不一样。家长主要是怕孩子跟若别人学坏,老师则担心小集体损坏了大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实依据“小集体”在集体中的表现和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来区分,可以把“小集体"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中间型三种基本类型。但即使是消极型的"小群体”,也会有积极因素。关键在于家长会不会“兴利除弊”,以朋友式与孩子们沟通。肯定“小群体”的优点,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我们在一起,要促使大家都进步,同时选好小集体的带头人。至于误区三中,家长存在既鼓励孩子当干部,又怕孩子吃亏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怕孩子为了集体耽误自己的学习,一方面是认为孩子一味为集体做事,得不到什么回报,让别人占了便宜,仍是一种自私心理在作怪。
有一位小女孩在座谈会上说:“星期六,我组织我们小队的同学自带工具去班上大扫除,妈妈叫住我,对我说:“你干吗这么积极?干活悠着点。”这就是矛盾心态的典型表现。
让孩子早早地学会在集体生活,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从心理学上说,孩子有归属集体的需要,孩子往往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产生抑郁情绪。
从社会角度,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集体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这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的发展离不开交往,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人全面发展的最有利的环境。一个人总是属于大大小小的集体的,割开个体与集体的联系,人就像离开水的鱼,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谁与集体的融合度高,谁就会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让孩子成为集体中的积极分子,既有利于集体的发展,也有利于孩子的进步,更有利于孩子日后在社会中发展。(请继续浏览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