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嫉妒心理

原创|2015-12-11 16:04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一般来说,爱嫉妒的孩子情绪变化快,一会儿幸灾乐祸、得意忘形,一会儿又咬牙切齿地打人、骂人或搞恶作剧,一会儿又自怨自艾,意气消沉。孩子的嫉妒心理,虽然不像成人那样表露得充分,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就必然会引发行为障碍。尤其是嫉妒心强的孩子更使父母担心,所以如何正确地疏导孩子的这种负面情绪,是父母们需要关注也必须面对的问题。

蓉蓉是个很骄傲的小女孩,也是家里的小公主,但她就是见不得别人比她好,如果是看见妈妈表扬别人,她就会很难过,有一天,妈妈和同事上街,还带了一个小朋友小雪,小雪皮肤很白,妈妈见了不禁夸到“你家小雪皮肤长得真好。”这话大家听了都觉得很自然正常,偏偏蓉蓉就不爱听了,对小雪有了怀恨之心:在吃冰淇淋时趁大人们不注意,把奶油弄了小雪一裙子,小雪一看自己的裙子脏了,难过地哭了起来。妈妈连忙过来责怪蓉蓉怎么这么不小心,蓉蓉假装道歉,但看见小雪哭了。蓉蓉突然觉得自己心里舒服多了。

攀比心理

嫉妒是人不可避免的正常反应,但蓉蓉的情形就有一点过分了。嫉妒中包含着害怕,是对别人会超过自己的一种忧虑、憎恨、愤怒,攀比从而引发了对别人的敌对行动。一个孩子刚开始产生的嫉妒心不会太严重,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难以收拾。

首先,嫉妒对象一般发生在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老师比较欣赏,或获得了一定荣誉的孩子身上。对于一些相貌和衣着胜过自己的人,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嫉妒。这也与别人对这类孩子的态度有关,尤其是孩子比较看重的人,如老师和家长对自己同伴给予重视,就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产生自卑感。

其次,有的孩子个性比较内向、敏感、怯弱,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老师和家长对她们的表扬不够,别人可能没觉得什么,他们却放在心里了。为了博得别人的关注和重视,从而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诋毁自己的嫉妒对象,以此来达到心理的满足。这都是源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喜欢和人进行不恰当的比较。

嫉妒这种不良的心理情感,是孩子精神上的蛀虫,是影响孩子人际关系正常发展的绊脚石,父母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延伸阅读:

怎么扑灭12-18岁女孩的嫉妒之火

聚焦校园暴力:女生为何打女生

中学女生自我保护比防范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