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儿童的偷窃行为?
儿童小偷小摸是一种不良行为,发展到后来会违法犯罪,所以是家长们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偷窃行为在儿童中并非少见,但情节轻重不同,轻者严格地说,可以不算偷,重者已形成偷窃恶习。偷窃的情况因年龄或原因不同,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
有调查指出,有偷窃行为的孩子,大都有行为障碍。其中6.8%是5岁时就开始在家“拿钱花”,63.7%在小学阶段开始偷窃,29.5%到12岁以后才出现偷窃,51.9%伴说谎、逃学和离家出走等品行问题,31.8%伴有多动,9.1%伴有轻度智力障碍,
培养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
孩子偷窃,绝大多数是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开始的。因此,对这类孩子进行矫治,必须先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开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他们现有的实际认识水平出发,逐步提高,应让孩子懂得偷窃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如果今日小偷小摸,就有可能在将来会大偷大摸,走上犯罪的歧途,通过反复教育,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增强改邪归正决心。
建立信心,保护自尊心
有偷窃行为的孩子是否有自尊心呢?很多人认为,这些孩子屡教不改根本没有自尊心。其实不然,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人的基本要求,这类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家长应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努力把他们从歧途上拉回来,否则他们会是非不分,破罐破摔。家长应从尊重、爱护的真诚愿望出发,尽量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多采用赞许、表扬、信任、奖励的方法,点燃他们的自尊心,唤起他们的荣誉感,消除对抗情绪,树立上进的信心。
创造醒悟机会,促进心理转变
一个犯错误的孩子,在经过教育之后,认识错误,并愿意改正错误,称之为醒悟。家长应为有偷窃行为的孩子提供醒悟的机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强诱导。一旦发现孩子有改正的苗子,家长要及时抓紧给予肯定,使之转变。
增强孩于的抗诱惑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有偷窃行为的孩子,在接受教育后,有时会有所改变,当新的行为尚未巩固时,旧的行为在短期内仍会影响他们。如有偷窃习惯的孩子,由于没有得到彻底的纠正,当他看见有偷窃机会时,又会“不由自主”地行窃,尤其在过去“哥们”的勾引下,又会去为非作歹。因此,在相当时期内,适当地控制外部条件,帮助他们避开某些直接诱因是十分重要的。并要通过教育,使他们坚定与错误作斗争的信心与决心。当孩子有进步时,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赞赏。当孩子出现反复时,家长切不可急躁,既要批评,又要耐心说服,使孩子受到震动,感到内疚,自觉改正错误,总而言之,孩子有了偷窃行为并不可怕,只要家长教育得当,孩子偷窃的不良行为会得到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