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协议圈牢孩子上网行为远比强制断网好
为什么家长会觉得孩子有上网成瘾问题?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孩子上网的时间超过一个度就是网瘾,一旦家长对孩子的上网行为无法控制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情绪。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尝试用协议的方式来约束孩子的上网行为?
一个朋友和他儿子订了一份君子协议,主要的内容就是对孩子玩电脑的要求,协议主要包括了思想:
1、周一到周五在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可以玩一小时的电脑,周末可以延长至2小时,如果孩子能够坚持一个月,他就会给孩子买一张掏粪男孩的见面会门票。
2、上网应该以信息的获取为主,可以与同学聊天,但不能玩游戏,周末可以玩游戏。如果做到了,孩子可以向父母提一个能做到的要求。
3、如果孩子违背了以上任何一条,将要接受惩罚, 承担家务活动,比如说洗碗、拖地、遛狗。
4、协议是在双方友好协定的基础上完成的,如果父母不遵守约定,将要双倍接受孩子的惩罚。
这个朋友之前一直为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而烦扰,尝试过很多办法甚至想过将孩子送到戒网瘾学校教训他一下,在进行这项尝试时他还担心孩子会不同意,没有想到在沟通过后孩子居然同意了。在协议的约束下,孩子偶尔会越界, 但是更多的时候都是按照协议来做的。
这种协议式教育方式既幽默又富有思想,个人认为无论是在对孩子网瘾问题进行预防还是矫正孩子的网瘾问题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执行:
1、不能不让孩子上网
戒网瘾并不等同于戒网络,先不说社会的大趋势,一个抽烟的人你直接让人家不抽烟可行吗?所以和网瘾孩子进行协议时不能武断的不让孩子上网,否则把孩子逼到了网吧,别哭。
2、互相监督
孩子上网的时间、孩子遵守约定将得到的奖励与惩罚等等这些都需要和孩子进行商量,家长单方面制定的协议内容很难让孩子真正去遵守。同时还需要对家长的行为进行监督,即如果家长没遵照协议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协议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这里有个问题:有家长可能会说,我孩子不喜欢这些条条框框,再多的规定对他都没用。那我就想问了,是不是孩子不想去学校读书是不是家长就不让他们去了呢?在孩子教育问题山,要软硬兼施,用正确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与担心,孩子一般都是能够理解的,可惜的是,更多家长都是把自己圈在自己的世界里,常常做出“我付出了这么多,他居然一点都不感动”的事情,于是感动了世界,感动了自己,偏偏感动不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