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的好逸恶劳错认为是懒惰

原创|2017-02-17 10:42

好逸恶劳对青少年来说是一颗成长的毒瘤,可惜很多家长都只将其看成了孩子一时的懒惰。

孩子懒惰怎么办

今天有位家长通过智择优一对一家长求助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孟老师,我儿子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寒假在家啥都不干,开始玩电脑,我们不让玩,他就看小说,每天不是吃就是睡,每天睡到11点多直接吃中饭,我们说他,他就说现在放假难得能睡,可是平常上学他就是酱油倒了都不扶一下的人,我们不在家他就不吃饭,这孩子还有救吗,在线等,挺急的。

家长的问题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这孩子是典型的好逸恶劳的例子。

我们家长常常以为好逸恶劳就是简单的重物质享受、请劳动锻炼,其实好逸恶劳还有很多表现,比如说现在许多孩子沉溺网络、小说或者电视剧,用直观性、刺激性的低级娱乐活动来寻找刺激,自我麻醉,这实质上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好逸恶劳。

孩子之所以出现好逸恶劳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与孩子所处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1、当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父母给予孩子的陪伴越来越少,想通过尽可能多的金钱等物质手段来弥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在物质享受上的倾斜。

2、孩子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能从父母手里得到金钱,这会让孩子形成一种观念:不劳动也能得到,劳动是不必要的,因此鄙视劳动。

3、社会竞争压力间接转移到孩子身上,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进行学习,将诸如整理个人卫生等方面的劳动都进行代劳,错误的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就好了,直接助长了孩子好逸恶劳的心态。

家长对孩子的好逸恶劳认识还停留在孩子只是有点懒的浅层面,并没有认识到其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大的破坏性影响,(具体好逸恶劳心态的危害可参考《孩子好逸恶劳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短期的懒惰》),希望家长能重视孩子的懒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

遇到家庭教育困惑就用智优良策,家庭教育指导师都在用的平台,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获取教育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