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学习没有打游戏的劲头?真相竟然是这样

原创|2017-07-19 17:24

很多孩子都有这种感觉:费心费力地背下重点,可是偏偏考试时就巧妙地绕过了所有我会的,就跟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总不可能不看题目把所有会的都往卷子上写吧?可是写了也没分,那既然如此,我到底有没有学会?

学生为什么沉迷网游.jpg

但是打游戏就不会这样!升级时做任务打怪,该给的经验不会偷工减料;学了的技能就一定会用到,费的每个功夫都不会是无用功。

学习和游戏二者评价体系的不同,一个是让你蒙着脑袋学,一个是让你清清楚楚地玩。

就拿简单的俄罗斯方块来说吧,即便只是简单的分数叠加和消除方块也能吸引人继续玩下去,甚至几个小时也不会疲倦,其实主要原因应该还是“即时反馈”。

当你消除一行方块的时候这个反馈周期是很短的,这就促使你坚持不懈地玩下去了,更别提现在游戏丰富的即时反馈手段了,像是每攻击一次敌人,敌人身上就会出现一个数字或者发出一道光。就连背景音乐也成为了即时反馈的一个道具。

人都是渴望即时反馈的,游戏也是如此 。

再回到学习上来,学习的反馈周期太长了,孩子不知道自己提升了多少,却还要每天学那些枯燥的东西当然很难坚持学习了。

但是如果给学习安装个战斗力指数或者进度条什么的,每做一道题战斗力就会上升,那孩子很可能也会像爱打游戏一样爱上学习哦。

为什么学生学习,不能有打游戏的劲头呢?

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习这件事,想要获得好结果,是个长线过程,它没有即时的反馈,无法像游戏一样把很多个小小的成就实时反馈给大脑。

这样大脑就无法分泌激素,来刺激你坚持下去,当然不会有打游戏的劲头了。

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家长可以试着帮助孩子即时反馈学习成果。

比如: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看孩子今天能记多少个单词,记录下今天达成的数量,,看看明天能不能超越他自己。

或者孩子在学习数学,可以把孩子自主完成的习题数量作为反馈。看看他在一个晚上究竟能完成多少道数学题。

我相信,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能感到即时反馈带来的快感,肯定会越学越有劲,甚至对学习上瘾。

遇到家庭教育困惑就用智优良策,家庭教育指导师都在用的平台,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获取教育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