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不是病,请不要自己吓自己

原创|2017-07-21 12:03

网络成瘾的话题热度从未消减,自“雷电法王杨永信”的事件被曝光出来之后,,大家对于”网络成瘾“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我们会了解到身体惩罚(比如“电击疗法”)、精神洗脑这种方式并不可取,但在当下,我们能做什么呢?

什么是网络成瘾.jpg

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网络成瘾?

试想,一个人每天拿着电话跟人聊天,聊几个小时,你会说他“电话成瘾”吗?你并不会,因为你知道实际他在做的事情是:跟另外一个人交谈。即使是沉溺,也是沉溺于两个人发展出来的关系。

跟朋友去打篮球或者是玩玻璃弹珠、下棋,有人会觉得你游戏上瘾吗?也不会。

很多人每天看电视要看数个小时,有人会说他们有“电视成瘾”吗?似乎也没有。

有没有“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不是病,关于这一观点直至现在全世界都还没有达成共识。

在美国,“网络成瘾”目前也只是被界定为“值得研究的心理现象”。将来它是否会出现在病种当中,我们也是无法确定的。

但无论它将来会不会纳入,这种网络依赖的行为(包括对于游戏、小说、动漫以及其他信息资源的沉迷和依赖)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到了孩子的父母,影响到了整个家庭。

所以看见孩子长时间上网,父母处于焦虑和痛苦的状态,于是就给孩子贴上了一个网络成瘾的标签。

事实上,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听见父母说自己沉迷网络或者是网络成瘾,往往孩子听到这些词都会很反感,觉得父母在羞辱自己。

看到这里,家长应该明白孩子沉迷于网络只是一种表象,实质是青少年可能会因为抑郁、焦虑、强迫,争夺控制权或者维持自尊而沉溺于网络

此时只要静下心来处理相应的问题就能令他们不再过度地、病理性地使用网络。

切忌把网络的危害无限扩大,自己吓自己,自己首先乱了方寸,做出一些伤害孩子的举动来。

遇到家庭教育困惑就用智优良策,家庭教育指导师都在用的平台,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获取教育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