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做到这4点就足够了

原创|2020-11-20 13:46

这些天,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在我们现在的生活家庭教育当中返现,同样都是孩子,但是有的孩子处处依赖父母,自己很多小事情都不会做,然而而有的孩子则做什么都得心应手,像个“小大人”一样。即使父母不在自己的身边,也能很好地照顾好自己,让爸爸妈妈感到非常省心。

虽然,我们发现不会剥鸡蛋的孩子非常少见,,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却很常见。有些父母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点儿事情。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他们洗脸、穿衣服,到了上学的年龄则上学送、放学接,甚至还替他们写作业、收拾书包。这些未来的男子汉们到了二三年级后,甚至连书包都不懂得整理。孩子到了十几岁时,他们依旧需要父母帮着铺床、叠被子、放洗澡水,连吃一个桃子都不会自己洗……

老师想问这样的孩子,他们在将来残酷的现实生活当中又如何经历风雨、立身处世呢?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父母将孩子该做的事情全部包办,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总有一天,孩子会因为离开父母的照料而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真实而残酷的现实生活。试想,假如孩子们穿衣服都需要大人帮忙,房间要父母整理,甚至连鞋带开了都不知道如何系上,那么他们在以后怎么独立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因此,不是所有的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的!

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谁都可以理解的,因此,教会孩子独立自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就像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那首诗:“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所以,无论我们如何爱孩子,让孩子拥有生活自理能力,这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只有让孩子从小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才能培养出他的自理能力,使他不至于长大以后患上事事依靠“保姆”的“富贵”病。

如何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呢?

(1)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兴趣,鼓励孩子动手

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时候,父母对孩子不要溺爱包办,要引导孩子对劳动产生兴趣,鼓励他们亲手去做。例如,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通过那种积极向上的故事他们自然会产生自我劳动的意识。

那么,在培养孩子动手兴趣时作为父母该教孩子一些什么事情呢?父母可以教他如何使用一些家用电器:饮水机、电饭锅、冰箱和洗衣机等。父母还可以在做饭的时候请孩子帮忙打打下手,教他使用各种厨具。而平时如果家里的东西出了小毛病,父母可以鼓励男孩大胆尝试并且协助孩子一起修理好。

(2)可以循序渐进地一点一点提出要求

父母要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们可以逐步地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从要求孩子自己洗脸、洗手、吃饭、刷牙开始,让孩子逐步学习穿脱衣服、鞋袜、叠被子、整理床铺以及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浇花等。

(3)耐心地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教孩子认识和使用各种工具。比如:父母在使用锤子、螺丝刀、钳子等工具时,应该向孩子介绍这些工具的名称、用途、性能及安全使用的方法并鼓励孩子亲自动手试一试。如此孩子自然就明白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再碰到修理任务时就会主动“请缨”。

再比如,吃饭的时候要教孩子正确拿筷子的方法、用勺子的技巧等。同时,要注意为孩子创造合理的条件,比如让孩子用小碗吃饭,用小毛巾擦手等。而在看到孩子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时,不要急于去喂他,要指导他自己动手,哪怕开始的时候孩子做得并不好父母也要保持耐心。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孩子表扬鼓励,维持孩子的热情。这样可以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让孩子从小锻炼自己动手的能力。那么,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对家长的依赖程度就会越来越低,自己能独自处理的事情相应就会越来越多。如此,他在离开父母后就什么都不用发愁了。所以,孩子只有早日摆脱依赖大人的习惯,才能迅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