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施对策,让孩子丢掉“自私”

原创|2015-09-24 15:33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 “小皇帝”、“小公主”,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有些孩子的任性和自私。“这是我的,谁都别动!”家里来了小伙伴,也不懂得分享,自己的玩具不许别人动;买了好吃的,就他一个独自享用,谁也不许碰,若是违背了他的意愿,那可不得了,又哭又闹,大喊大叫。家长们努力工作,“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最终却导致了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从小就独断专行,唯我独尊,家长若不及时引导纠正,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私,霸道又任性,最后别人都不愿与他相处,这是家长希望看到的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阻止孩子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呢?

一、切忌盲目溺爱。

溺爱是自私的祸根。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集体生活的经验,很容易就会形成自私的自我主义。家长要降低孩子在家中的“特殊”身份地位,不要纵容孩子的任性哭闹,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慢慢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孩子的优越地位没有了,他就会渐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人应该去宠着他,才会学着去感恩。

盲目溺爱

二、建立规则,学会交往。

在孩子自私的问题上,家长要建立相应的规则。如果孩子独占食物,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配。一开始孩子一定会难以接受,哭闹是一定会的,甚至还会赌气不再吃东西,但家长绝不能让步,让步就是妥协,就会让孩子以为只要闹就能够达到目的。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同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谦让。在外面吃饭时,要对服务员的周到服务表示感谢。同伴遇到困难时,尽可能地帮助他走出困境。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类似夏令营等集体活动,孩子从中可以感受到互相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从而慢慢消除自私心理,培养良好的交往意识,就会体验到帮助、关心别人的快乐。

三、让孩子吃点苦头。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设立情境适当“惩罚”,让孩子明白自私的坏处。吃饭的时候,他最喜欢吃的菜离得很远,父母故意让其他人不许不夹给他,也可以问他:“平时你也不夹给我们!我们为什么要夹给你啊?”孩子因为自己的自私而受到挫折,让别人的自私也给他点“颜色”看看,让孩子体会一下被拒绝的滋味。这样孩子才能更加深刻理解自私的坏处,才会明白合作、分享,互助的重要性,也会慢慢改正自己。

四、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的家长本身就自私自利,做事斤斤计较,爱贪小便宜,甚至还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要给别人用。这些都在潜意识中助长了孩子自私的心理。作为家长,首先要注意自身的生活细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一个善于分享和合作的榜样,孩子每一天耳濡目染,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孩子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五、善于引导

对孩子平时表现出的自私行为,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有一点好的转变时,父母要及时赞扬鼓励,这样才会慢慢改变孩子的自私行为,懂得合作分享。引导孩子正确理智地与人交往,学会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面对孩子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家长必须重视起来,善于发现,及时引导,并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高度重视孩子自私的坏毛病,多方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以此来感染和影响其消除自私心理,督促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