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泄室”排解孩子情绪?对症下药才是良策
在中南大学心理咨询室有个10多平方米的心理宣泄室,宣泄室内的窗户被厚厚的窗帘严严地遮住,四周的墙体被厚实海绵包成了软墙体,屋子中间竖着两个可供学生击打的橡胶人,整个宣泄室的地面则铺着厚厚的蓝色地毯。在这里学生可以肆意发泄心中的情绪与不满。

其实这种宣泄情绪的方式最早出现在欧美和日本等地企业,后来才被中国的一些企业和社会活动中心引进。
面对现在青少年越来越沉重的心理负担,有人提议在校园或小区也开设心理宣泄室,让学习压力大、心理紧张的孩子到固定场所来发泄自已的情绪。凡是自认为需要宣泄的学生都可以进入房间,肆意蹂躏屋内的全部道具,还可以互相迫逐打闹,期间不会有任何老师在场干预。
开辟心理宣泄室确实是一种另辟蹊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毕竟在这里清理情绪总好过对同学和亲人发火。相比以往简单的说教式灌输方式,开设心理宣泄室可以帮助学生舒缓压力,有更好的实际效果。
但是宣泄室作为调节情绪的一种方法是可以的,却不能只是到房间里“哇哇”乱叫一下,或是对着沙袋乱捶一通,这只是一种刻板的方式。
情绪的发泄或排遣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情绪的积累也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所以,宣泄仅仅是一种方式,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错误指引性,如果孩子一出现问题就采取打、骂等行为,长期下去会强化攻击性,暴力思想越来越厚重,遇到问题就像用暴力解决。
所以,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方是良策,在帮助孩子宣泄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延伸阅读:
复旦大学投毒案尘埃终落定: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