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纠正孩子缺点的5点错误家教观念

原创|2015-12-23 13:56

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孩子有了缺点,当然需要父母予以帮助和纠正。但是,许多父母在帮助孩子纠正缺点过程中,往往效果并不理想。效果不好,原因大多是方法不当,而方法不当的原因到在于父母纠正孩子缺点的错误观念。

1、不打不成材。

父母有指出孩子缺点并帮助孩子改正的义务,却绝无随意惩处孩子的权利。随意打骂孩子是一种错误的家教方式,这种家教方式,收获的只能是苦涩之果。

大多数被打骂的孩了,都有一种屈辱、苦闷甚至反抗的心理,他们产生的只能是要求发泄、要求解脱或者要求逃避的愿望。校园暴力事件的增多,学生自杀事件、出走事件的增多,孩子的撒谎行为等都与这种无休止无节制的家庭暴力有直接关系。

2、一味批评、指责。

一味采用批评和指责的方法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是一些父母的习惯。无论孩子是偶然的过失还是常犯的错误,他们根本不考虑具体情况和原因,通通给予指责、批评,而恰恰就是这种一味指责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促使孩子学习走下坡路,学习成绩下降。

3、只许顺从。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越明显,故意不听话,甚至与父母对着干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办?不少父母采取强制孩子听话的办法,坚决不允许孩子的不顺从行为,这是很不恰当的。强制服从,即使孩子表面上屈服了,但他们的心里是不服的。心理压抑久了,总有一天要爆发,到那时,酿成大问题,后悔可就晚了。

4、树大自然直。

有人认为,孩子有缺点,是因为他们还小,心智发展不成热。树大自然直,等到孩子长大了,懂得了善恶是非的道理了,他们自然就改正了。这种观念在不少人的思想中都存在着。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现念。不讲复杂的人,即使是树,也并非长大了必然就直。人的性格、心理都是十分复杂的,而且有些缺点、一旦养成习惯,便很难再轻易纠正过来。

5、一切交给老师管。

孩子上学后,许多父母都感到松了一口气,觉得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一切都应由老师来管了。其实,我们都知道,学校和老师,主要负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除学生在校期间负责学生的安全和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外,其他都应是父母的责任。一些父母之所以想把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生活中不良行为的责任推给老师,从其思想根源上分析,那是对自己教育孩子能力的怀疑。因此,在无奈的情况下,这些父母只有借助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以上列举了一些较为常见的父母纠正孩子缺点的错误观念,以及由这些错误观念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对此,应该引起我们父母的注意。

延伸阅读:

转变家教观念:将减负进行到底

6招帮助孩子释放学习压力

合理调试,消除初中生学习压力的三种方法

遇到家庭教育困惑就用智优良策,家庭教育指导师都在用的平台,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获取教育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