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对学习缺乏兴趣
乏味性厌学的孩子一提到看书、学习就皱眉头,可是看起电视、玩起游戏来。却可以三四个小时不眨眼晴。严格地说,他们并不是对什么都感觉乏味,只是没有把兴趣和好奇心集中到学习上罢了。父母和老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实现这种兴趣迁移。
乏味性厌学:是指由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感到枯燥乏味而产生的厌学行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现在的教育越来超“格式化”,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正在消磨着孩子的灵性,直到孩子在父母和老师严厉的目光盯视下变成学习机器。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绩是孩子的标杆、老师的秤砣。成人社会对他们的评判标准就是一张文凭。孩子被牢牢地粘在板凳上,听课、背书、做习题,乏味透顶。而父母和老师却还在那里一个劲地鼓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孩子感到烦不胜烦。
爱迪生当年也曾患有厌学症,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回家自学,凭兴趣读莎士比亚、看科普书籍、做有趣的实验。如果爱迪生再世,他今天可没这般好运气了,也许会再次厌学的。
乏味性厌学的孩子一提到看书就皱眉头,一提到做作业就没精打采的,而看电视、打游戏的时候精神就好得很,可以三四个小时一动不动。于是有些父母说,如果孩子能把这股专心劲儿用到学习上就好了。
其实,解决乏味性厌学的问题绝没有如此简单。因为专门用来应付考试的学习,根本无法给孩子带来乐趣;而看电视、打游戏却能让他们领会到成功的快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