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学生沉迷网游 心理咨询化解难题

原创|2016-03-04 13:39

处在儿童期的孩子,由于学习不适应而形成的适应性障碍,具体表现之一为沉迷网络游戏。由于其自我认知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辨别能力、心理承受力差和内抑制力较差,认知水平低且不易分化,遇到刺激后易分化,表现出行为问题。

沉迷网游

赵某,男,12岁,小学五年级插班生。赵某适龄人学,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秀,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一年前转人新的小学后,赵某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荡然无存。特别是英语,班里的同学听说读写样样精通,而自已只懂得几句简单的英语会话,恰逢寒假长假,应邀去一位同学家玩,这位同学教他玩网络游戏,赵某甚觉新奇有趣,从网络游戏中获得了成就感。于是赵某谎称学习需要,缠着母亲也买了一台电脑。赵某在电脑上偷偷地装上了游戏软件,每天闭门玩游戏将近三小时,欲罢不能。

回顾以往,赵某学习自觉,能独立完成作业,喜欢与同学踢足球。转学后,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考试成绩又不理想,自尊心受挫,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向学。

赵某自己认为,他的学习底子太差,与同学差距太大,根本追不上他们。“我在学习上是没有希望了。”他也希望改变,可是在玩网络游戏时,他感到很满足,如果不玩会很失落。

自从沉迷网络游戏后,他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上课精神萎靡,无心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赵某父母说,孩子由于沉迷网络游戏导致成绩下降,父亲很气愤,打了他一耳光;但他仍一放学就钻进自己的房间里玩游戏,有时连饭也不吃,对母亲苦口婆心的劝说也很反感。

智择优心理专家孟老师:

赵某沉迷网络游戏,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一方面,赵某沉迷网络游戏是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所导致,并不是单纯的网络游戏痴迷症;同时不是单纯的学习无能,因为他愿意读自己喜欢的书,有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赵某的自卑来自于学业失败,但他内心渴望获得成功。通过玩网络游戏,他获得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

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孟老师通过与孩子的父母协商,决定采用认知干预的方法,促使赵某自己寻找改变的目标,一是减少赵某的网络游戏次数,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二是改变赵某的不良认知,完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还采取了行为矫治的做法,使赵某玩网络游戏的次数逐渐减少,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态度认真了,也能积极发言,作业完成情况有了好转,与同学关系也渐渐融洽。

孟老师还向赵某及其父母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延伸阅读:

小心孩子加入“网婚”行列 初二女儿网婚互称夫妻生孩子

见网友多个心眼 茂名化州2名不满14岁在校女生夜见网友被强奸

权威调查:黄色信息成瘾 46%的孩子光顾过色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