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篇之 角色扮演
原创|2016-10-29 11:24
角色扮演是指角色承担者按其特定地位和所处情境遵循角色期待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角色行为。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孩子可以学习新的行为或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并进而改变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

角色扮演的形式:
一、角色互换
跟孩子进行角色互换,只是参与的人要有两个或更多。
第二、哑剧表演
家长提出一个主题或一种情境,要求孩子不用言语而用表情和动作表演出来。
第三、改变自我
让孩子按照家长为他撰写的脚本,扮演自己改变后的情节。
第四、同台竞演
当扮演某角色的孩子未能解决冲突时,另一位事先准备好的孩子可上场扮演主角的另一个自我,使其相互启发。
第五、空椅表演
让孩子轮换扮演两个角色,与之打交道的另一个角色用空椅子代替,让孩子练习同想象中的坐在空椅子上的人物说话。
第六、镜子技术
这种方法要求两个孩子一道表演,一个是有问题的孩子,另一个是配角。有问题的孩子表演什么,配角就模仿其行为,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足,以及对他人的妨碍。
角色扮演可以让孩子对家长发生认同作用。同时为家长提供了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在扮演过程中还可以显露家长个性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缺陷,从而进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