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导致中学生“激情犯罪”案件频发

网络整理|2017-05-31 10:36

5月25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一中院少年庭发布了中学生高危犯罪七大典型案例。

分析指出,目前中学生逆反心理较强,犯罪大多是“激情犯罪”。

逆反心理导致中学生激情犯罪.jpg

法院提醒,部分中学学校、学生及家长应树立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首先,在中学生犯罪中,公共场所肆意挑衅、争强斗狠案件比较多发。

在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小孔、小建、小鲁和小刘等某中学学生,由于之前的过节,小孔等三人购买了六把刀具准备报复小鲁等人。

随后两拨人持棍、棒等器械互相斗殴,其间多人受伤,轻重程度不等。

法官表示,小孔和大东都是未成年人,其他参与斗殴的大部分都已经成年。

小孔、大东最终以聚众斗殴罪被分别判处刑事处罚。

法官分析,目前中学生的犯罪大多是“激情犯罪”,以聚众类犯罪居多。

他们模仿“黑社会”、“古惑仔”等非法形式,往往不考虑后果,对于正常的交往矛盾习惯采用成人化的暴力手段解决。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学生逆反心理所致。

法官建议学校重视和加强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增设相关课程,定期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措施。

其次,在中学生犯罪中,个别案件的恶性程度较高,犯罪手段趋向成人化。

北京某职高的学生小毛和小夏,两人某天喝完酒后,持铁管殴打和小毛有过节的大明,致其死亡并将其掩埋。

最终,小毛和小夏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刑罚。

法官随即邀请社会调查员展开调查。

调查员认为,小毛和小夏除了性格偏内向外,并没有明显的对社会不满情绪或自卑自负倾向。

犯罪的主要原因还是法制观念淡薄,对生命和他人没有正确的思想态度。

此外,传媒、家庭环境和教育、爱好、团体意识等对中学生会产生较大影响。

学校和家长应在这些方面加强管理,注重学生的观念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矛盾,开展积极向上的教育。

遇到家庭教育困惑就用智优良策,家庭教育指导师都在用的平台,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获取教育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