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子女为什么容易自卑?智优小编告诉你5大原因
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的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和老师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
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把握他们思想上的热点和盲点,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彻底铲除滋生自卑心理的土壤,使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心理。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自卑的成因:
1、父(母)的遗弃和冷落。
夫妻离婚时,有的对孩子关心不够,不愿承担子女的监护义务甚至,把孩子“推来推去”。
有的父(母)虽然接纳了孩子,但没有真正承担起责任来,不关心,甚至打骂。
这样的“抛弃”和冷待,使孩子体味不到父母的关爱,“我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没人疼的孩子”这使青少年的人格、自尊严重受挫,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2、情感的缺陷。
青少年不仅需要物质享受,同时还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单亲家庭中不管是没有父爱,还是没有母爱,都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家庭情感体验。
当听到别的同学谈论自己的父母如何关心和疼爱自己时,他们心里充满痛苦和沮丧。自己是另一类人,无法同他人相比,很自卑。
3、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当代中学生日常消费呈上升趋势,且有较强的攀比心理。
一些工薪单亲家庭子女,由于手头拮据,不敢参与同学聚会,如:生日Party、旅游等等。总觉得低人一等,很自卑。
4、教育的失误。
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缺乏应有的耐心,方法简单,摆出“我说了算”的家长作风,甚至粗暴打骂,认为“不打不成才”。
还有的家长和老人过分关心,不让干这不让干那,而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希望自己独立自主。
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自尊心受挫,或是长期有人“照顾”,养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有的造成性格上孤僻、胆小和过分的自我封闭,与同龄人交往中感到“什么都做不好”,会感到很自卑。
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方法严重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单亲家庭子女感情大多十分敏感和脆弱,老师的批评往往认为说自己,认为老师瞧不起自己,对老师有了排斥心理。
如果老师处理问题不能一视同仁,甚至一点点“偏向”就能使他们自尊心受挫。公开的点名批评、斥责、挖苦极易挫伤自尊心,产生自卑感。
5、社会评价的偏见。
离异家庭往往成为一些人议论的焦点,常有人评头论足, “XX 跟别的男人跑了”“XXX他爸跟XX又好上了”。
邻居、同学说三道四,添油加醋者有,歪曲事实者也有。
还有一些学生及家长排斥他们,说这种家庭的孩子思想不健康,这些都给孩子心理投下巨大的阴影,导致青少年自卑心理形成。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导致自卑心理形成,如:生理因素、智力因素、交际能力等等。
而自卑的形成又与学生个体心理品质有直接关系,同样的遭遇和挫折,意志坚强的人能够挺过去,意志薄弱的人会被困难击倒,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自卑心理。
已经离异的父母在对待孩子时,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应该多加关注,帮助单亲孩子克服自卑心理,让单亲家庭子女能够自信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