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改变孩子的不听话,就得先改变自己

原创|2015-07-04 17:07

中国的传统教育有三招。一招是“喊”,如果不听话、不合作,父母就开始吼叫了。第二招是“骂”,喊了不听,就开始骂孩子。第三招是“打”,如果骂了还不听的话,父母就要动手打孩子了。

孩子不听话,父母最容易产生恼怒的情绪,感觉自己的权威受了挑战。于是就动用手中的强权。实际上,这样并没有收到效果。对待家长的强制,孩子会以各自不良行为告诉父母:“我拒绝你要求我做的事,就能证明我的重要性!”无论是主动进攻型(如“你管不了我”)还是被动护卫型(如“你无法强迫我”),孩子都在强化一个错觉:我只有占了上风,才能获得一种归属感。在同孩子较量中,有些家长不知不觉地不再关注孩子的利益,而是致力于保护对孩子的控制权,致力于怎样“管住”、“制伏”孩子。当父母和孩子争斗的时候,矛盾的内容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只有谁输谁赢。其实无论结果如何,父母都无法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最终的决定权在孩子手里。

怎样和孩子进行亲子沟通?

那么,父母要怎么做,孩子才会无需“喊”“骂”“打”就会愿意跟家长合作呢?那就是父母需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学习如何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子沟通

有一位家长谈了自己的教育体会:孩子上小学时,他和许多家长一样居高临下,采用传统的“我说你听,我训你忍,我打你挨”的单向型教育方式。看见孩子没写作业就“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训”,孩子不听话就“打”。而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提不上来,心里反而越来不听话,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厌学、离家出走的苗头。有一天,这位家长检查孩子写的日记,发现孩子连续4天没有写了,最后一篇只写了一句话:“爸爸是个不守信用的人,说话不算话。”孩子他爸看了,当时真的很生气,孩子不仅没有完成父亲布置的任务,还把自己说成是不守信用的人。他把孩子叫过来狠狠地训了一顿,谁知孩子一改往日里的斯文,歇斯底里地反驳:“你说过给我买一个复读机的,今天已经过去4天了,你们大人都说话不算数,还每天叫我们小孩读书,写日记,你们为什么有空就去打牌,搓麻将。”听到这里,这位家长心里为之一震,原来孩子是在批评我、模仿我,而且句句属实,这位家长心里很内疚,从此“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应该做到”成了他家教的一种理念。

所以,如果父母真的想让孩子的不听话有所改变,就不能再用那种强制的或其他不当的教育方法,要先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