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解读董进宇博士的亲子关系模型 原创|2015-09-17 09:49 感觉用“解读董进宇的亲子关系模型”这个题目显得很正式,看起来好像是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做了多深的研究似的,事实上也不是如此,只是我觉得董博士的思想是靠谱的,所以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在中国家庭教育这个领域中,董进宇博士算是最早推广“学习型家庭”理念的专家之一,他所创办的“博瑞智教育集团”也是在市场上做得比较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特别崇拜董博士的,因为不管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商业市场他都是杠杠的!而让人尖叫的还有,董进宇一家共有四位博士(他,两个弟弟,女儿),这是对他的教育理念最好的说服,所以家长们很有必要去好好学习一下董进宇的课程。但是,很多家长因为这事那事忙着、因为文化程度有限、因为不熟悉电脑操作等等原因并没能去学习,所以我才会有这个想法通过写简短通俗的文章来解读董进宇的教育思想。对于大家留言最感兴趣的方面就是“亲子关系模型”了,而事实上董进宇的创立的亲子关系模型理论也是他一次清晰、明了地揭开了家庭教育的谜底。所以,这篇日志主要是为大家解读董进宇的亲子关系模型。首先请大家看一下这张“亲子关系模型图”这是董博士结合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指导女儿的亲身实践总结出来出来的教育孩子的规律,它代表着整个家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图上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两条带箭头的线,这代表着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个模型,我们要探讨两个话题,即“家长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么任务?”和“家长手中最重要的工具”。一、家长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么任务?董博士揭示了家长必须要植入孩子生命中六个核心软件,即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良好的习惯,每个词语都是家长必须去深入思考的,这是任务,只有做到了孩子的品格才是健全和完整的。当然只要品格健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乃至他未来能考上什么大学、找到什么工作等等那都是水到渠成的。在这边我只想和大家谈谈其中两个,“自尊心”和“自信心”。1、自尊心我们知道,当一个人活得有自尊的时候,他就会在意别人怎么去看待他,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所以他也就能有上进心。应该说,自尊心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动力。记得,我在一年当班主任的时候,班里的一个女生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她是那种让每个科任老师都表示无语的,从来不会在乎你怎么批评,她甚至能做到笑着面对你的批评,你说再难听的话都伤不到她的。你觉得这样的孩子还有没有自尊心,还有没有学习和成长的动力呢?怎样让孩子从小就能建立起这种最起码的自尊心呢?我觉得是两个关键词:平等和无私。2、自信心自信心也是尤为重要的,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发现一个现象,当一个自信的学生和一个缺乏自信的学生在面对同一个难题时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自信的人骨子里头就有一股“无论如何也要干掉你”的信念,而缺乏自信的人会停留在表面,感受着难题带来的压力和痛苦,还会不停的抱怨。无可厚非,结果必然也是大不相同的。二、家长手中最重要的工具是什么?董博士揭示了家长手中紧握的八大工具分别是:无条件的爱、鼓励、表扬、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批评。那应该怎样来使用这八大工具呢?在这边我也只和大家谈谈其中两个工具“鼓励”和“批评”,因为工具再多,没去科学应用也是白搭。1、鼓励美国一个大教育家说过一句非常偏激的话:“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我认为这句话中当中80%的成分是真理。教育孩子,鼓励是每天要做的事情,告诉你的孩子:“没问题,爸爸相信你!”你要每天不断的巩固。可是大多数家长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谁家的孩子都比你强的多”这些家长仿佛是专门来为孩子泄气的。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自信和勇气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2、批评大家却记,这是一个必须非常小心慎用的工具!批评只是针对行为本身才可能起作用。使用这个工具的前提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关系稳定!这样批评才能起作用。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互相不理解、不信任,即使批评是正确的、是直指行为的、不损害人格的,孩子依然不接受你的批评,这时,批评只能起副作用。批评是非常专业的事情,没有经过训练,很少人会把批评做对了。因此,最保险的方法是尽量不用批评。以上内容是我个人在学习了董进宇博士的“亲子关系模型”后和大家分享的经验,理论的东西也没办法三言两语说清楚,但是长篇大论很多人估计又懒得看,所以不足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 遇到家庭教育困惑就用智优良策,家庭教育指导师都在用的平台,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获取教育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