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引发的叛逆行为:一个14岁叛逆孩子与妈妈的对话
叛逆行为是一个循环过程。在思考孩子的叛逆行为时,要用你的孩子觉得有安全感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消极情绪。如果孩子感觉被误解了,叛逆孩子就会表现出更多的消极行为。当孩子表现得越叛逆,你就会越沮丧。这种沮丧,又会反过来引发你对孩子的误解。当你的孩子感受到的误解越多,他就会表现出越多的叛逆行为。这个循环就会一直持续下去。这就像下面画出的叛逆孩子循环圈一样。

下面是一位14岁的叛逆孩子与其妈妈进行的对话,这个对话就是典型的叛逆行为循环圈描述的情形:
小雷:“我说过我会准备好的,但是你不让我打完我的游戏,所以,你现在必须等,否则我不会走的。”
妈妈:“你早就知道我们必须走,我早就说过了。你需要现在就准备好。”
小雷:“你太过分了。你在强迫我,我就不走。”
妈妈:“我真是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对你好一点但并没有用。你将失去玩网络游戏的特权。”
小雷:“我恨死你了。”
智择优心理专家孟老师:
这场母子之间的争论所用的语言和动因是非常典型的。你可以看出,小雷不愿意履行责任,妈妈非常沮丧,理解的鸿沟就增加了。
这种加剧叛逆行为的动因,是我对叛逆孩子与其父母进行观察发现的一个最为普遍的现象,孩子被锁定在了叛逆行为模式之中,父母表现出不理解。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叛逆,父母以沮丧作为回应,父母的沮丧引发孩子更多的叛逆。这种态度使孩子感觉受到了更多的误解,促使孩子运用其叛逆行为来进一步表达他自己的感受,如此下去,这个恶性循环圈就形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