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大暗示法也能收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2)

原创|2016-09-18 17:30

二、行为暗示法

即通过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如你的孩子有偏食、挑食的习惯,不肯吃青菜,父母如用命令的方式叫他非吃不可,这也许能取得一时的效果;父母如百般劝说多吃或大讲吃菜的益处,孩子可能会不情愿吃一点或干脆拒绝。这时,父母就可以采用行为暗示法,自己吃的津津有味,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这青菜好吃”的观念。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行为暗示法往往比语言暗示法更为有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就是这个道理。

三、环境暗示法

即通过环境间接地让孩子接受你的思想或改变他的行为。在肮脏的环境中提醒孩子注意卫生是难以见效的。相反,在整齐、一尘不染的环境里,孩子则会注意得多。

我们不仅可以有效地借助自然环境,而且也可以人为地设计环境来达到暗示的作用。如要孩子爱护视力,不要躺在床上看书,那么床要选在远离书桌的地方。如要孩子热爱学习,书桌上应尽量不放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而在书桌前贴些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名言警句,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影响巨大,家长知道吗?

运用暗示法,我们还应注意,切不可忽视它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不管父母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总是不自觉地把这些评价看成是某种提示,并可能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有的家长总是喜欢这样评价孩子:“我家小孩头脑太笨”,“我家小孩学习很聪明,就是马虎”等等。当孩子在场时,这些评价起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而重复多次的暗示还能引起孩子形成心理定势,使孩子更加觉得自己“笨”、“马虎”。因此,父母应扬长避短,巧用暗示法,才能收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遇到家庭教育困惑就用智优良策,家庭教育指导师都在用的平台,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获取教育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