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倾听的态度重构新的亲子关系

网络整理|2017-05-21 09:59

大多数教师感觉教育教学中的挑战主要来自学困生。学困生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在教的时候往往发现不了,因为教与学完全是两码事。而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或许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怎么观察?

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性格养成.jpg

选择一个学生或一个小组,教师坐在旁边仔细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语言、表情,详细地记录下来,并把整个变化过程一一罗列出来。

不知道教师们是否仔细研究过学优生?

我发现,中国的学优生其实是极为脆弱的。学优生往往会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他们一直是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长大的,缺少同伴互助,精神非常独立,在合作方面往往有所欠缺。

二是许多学优生其实缺乏真正的学习动力,学习是无法持久的。

学优生的学习动力一般来自哪里?他们希望赢得家长和教师的赞美,是活在云端的,他们并没有真正喜欢学习。

学习共同体怎么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共同发展?一个关键点是,学习共同体是基于相互倾听的教育生态。

首先,课堂是相互倾听的课堂

相互倾听的课堂与相互辩论的课堂截然不同。

辩论是什么?无论对错,我要誓死捍卫我的观点。

倾听是什么?你的观点中合理的地方我要吸收,进一步丰富我自己的观点,我的观点要再生长。

所以,倾听实际上是孩子之间借助对方的力量互相生长的过程。

班级没有竞争,学生之间是温暖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同伴、同学。

其次,我们要把学校变成学习型组织。

怎么变?天天进行课例研究,天天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天天为学生的生长而努力工作,这个就是相互倾听的课堂,即是学习型组织的任务。

最后,我们要从学习共同体走向心灵共同体。

知识、思维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心灵。

我希望教给学生的文本能打动他们的心灵,我希望班级的友好氛围能够触动他们的心灵。

我希望将来他们用温暖的心灵再去温暖别人,这就叫心灵共同体。

遇到家庭教育困惑就用智优良策,家庭教育指导师都在用的平台,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获取教育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