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小学生称:学校里厕所是较自由的地方

网络整理|2017-05-26 09:00

最近邓先生因为儿子的一句话而变得异常郁闷——

“你知道我在学校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里吗?是厕所,在那最自由,没有老师管着也没有值日生看着。”

学会倾听尊重孩子的天性有利于性格养成.png

邓先生的儿子刚上小学二年级,经过了幼小衔接的提心吊胆之后,邓先生的儿子开始寻找校园生活中的乐趣。

结果他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可以自由玩耍的地方并不多。

虽然学校没有明确规定课间不能离开教室,“但是楼道里总有值日生值班,谁要是追跑打闹了都会被记下来的。”

邓先生说。他们这些低年级的孩子除了课间操和体育课外,不能随便到操场上去玩。

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涌出教室、涌入操场,上课铃声一响,满脸是汗的孩子们再迅速地坐回教室……

现在,在很多大城市的小学校园里,这样的场景似乎只能出现在记忆中了。

不少学校,出于家长的安全意识的考虑对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做出了种种限制。

前些年,媒体讨论“可以自由自在疯玩的春游、秋游哪去了?”

后来,媒体讨论“学校体育课中的‘跳山羊’‘单双杠’哪去了?”

现在,人们在媒体上讨论的是“孩子的课间哪去了”?

随着社会、学校、家长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孩子的活动范围被挤得越来越小,甚至他们只能趁着上厕所的时候“喘口气”。

当小小的厕所成了孩子们释放天性的地方,释放的尺度就很难把握了。

家长们本以为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给孩子们画出了保护圈,但其实是给出了一把双刃剑。

他们没有在孩子人际交往方面给予科学正确的指导,反而让孩子更加孤立了。

“其实高中生这时候再指导已经有点晚了。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应该告诉他们怎样跟同学、老师等各种各样的人交往。

这需要家长和学校去引导。”王耘说。

由于家长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曾经敞开的学校大门关上了、曾经敞开的操场关上了……

当我们束缚住孩子所有的手脚,却其实是“画地为牢”。

正如边玉芳所说的那样,“家长们给孩子画的保护圈越严密,等孩子长大去面对社会走出保护圈时。

就会越不知所措,越是被过度保护的孩子,抵抗力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