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红高粱》是叛逆孩子的逆反心理下产生的作品

网络整理|2017-05-27 08:49

近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来到西北师范大学,讲述了“我的高密东北乡”,并与师大师生们亲切互动。

这场40分钟的演讲,他讲述了叛逆孩子的逆反心理,几乎创造了他近年来演讲长度的纪录。

写作是叛逆孩子的逆反心理.jpg

自己的小说像一个外观美丽,进去以后曲折变化的园子

谈到写作的时候,莫言表示故事内容的重要性是其次,语言更为重要。

“尤其是到了长篇小说这样一种艺术形式的时候,怎样把一个小说写得跟中式的建筑物一样。

像江南园林那样曲折有致、变化多端,这需要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去注意。

使自己的小说像一个非常奇特的,外观美丽的,进去以后曲折变化的园子。”

在他看来,一个作家在讲故事的过程当中,怎样锤炼自己独特的、有鲜明个性的语言,这是一要务。

年轻还是需要有些“少作”,尽管不成熟但自有朝气在

莫言先生的研究专家张清华教授也出席了当天的演讲活动。

他说,老一辈的作家,走出故乡,才拿起笔来记录故乡。

莫言老师前期作品《红高粱》,是追怀更古老原始的农村的作品,他觉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

莫言作品是“世界性的挽歌”是非常准确的,莫言的一系列作品就是一首首历史的挽歌,他的作品要用宏大的历史性的思维来读。

而莫言自认为《红高粱》是狂妄的年轻人向传统文学挑战的逆反心理下产生的作品。

“你要我这样写,我偏不这样写”。莫言回顾其小说《红高粱》中酿酒的情节:

“酿酒是很神圣的事情,我偏要一个孩子撒进一泡童子尿,然后一缸劣质的酸了的酒反而变成了佳酿”。

这纯粹是一个叛逆孩子的逆反心理

但这样写在小说里,作为语言的大胆实验,小说倒有了新奇之处。

他现在深深怀念当年叛逆孩子的逆反心理,他说,“还是需要有些 少作 ,尽管有其不成熟,但自有朝气所在”。

遇到家庭教育困惑就用智优良策,家庭教育指导师都在用的平台,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获取教育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