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后进生的逆反行为?
逆反心理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等病态性格,使之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
甚至还可能向犯罪心理转化。教师要注重教育艺术,正确对待后进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敬而亲之”。
本人在实践中感悟到,消除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给予“爱”的阳光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教师可对后进生采取四个“多一点”的方法,即从生活上多一点关心.
从感情上多一点亲近,从兴趣上多一点引导,从学习上多一点帮助,用“爱”的阳光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
二、充分挖掘“闪光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哪怕最差的学生也有其闪光的一面。
教师要善于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起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三、提供“申辩”的机会
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常常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引起误解而产生的。
有的教师只凭主观臆测,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对学生采取过激措施,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引起抵触情绪。
四、多一点宽容与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多一点谅解和宽容,给他们反思的时间,使之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五、加强心理辅导
后进生之所以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