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小升初孩子逆反心理的方法
网络整理|2017-06-02 09:02
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 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
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
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
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
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
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啰啰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
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
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难怪此时,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
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
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
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喜欢发表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
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